【記者陳倩雯報道】女性患上乳癌的風險因素,除年齡增長及遺傳外,也與肥胖有關。香港大學證實絕經女性愈肥胖,患乳癌的風險愈高,其中體重指標逾三十一的絕經女性,患乳癌的風險較正常高出三倍。專家呼籲絕經女性控制體重,以減低患上乳癌的可能;患上乳癌後才減肥,則無助改善病情。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患的癌症,每年約有二千宗新症,近四百人死亡。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早前分析了一百九十八名乳癌病者的資料,病者年齡由二十四至八十五歲不等,全部於一九九五至二○○二年期間曾在瑪麗醫院乳房診所求診。研究人員同時分析了三百五十三名只有乳腺問題、但非患有乳癌的女性資料,用以比較兩組人的體重指標、吸煙及飲酒等生活習慣。
體重指標是體重與身高的比例,計算方法是將以公斤為單位的體重,除去以米為單位的身高的平方。指標為十九以下屬過輕;十九至二十三屬適中;二十三至二十五屬過重;高於二十五屬肥胖,更高的屬癡肥。
與絕經前體重指標無關
研究人員分析結果後發現,絕經女性的體重指標若介乎二十三至二十七之間,她們患上乳癌的風險較正常體重者高出七成三;體重指標介乎二十七至三十一者,患乳癌的風險則較正常高出逾一倍;體重指標逾三十一的女性,有關風險更提升至較正常高出近三倍。此外,研究發現女性絕經前的體重指標,與患上乳癌的風險並沒有關係。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及乳腺外科主任周永昌解釋,絕經女性的雌性荷爾蒙由脂肪製造,因此愈肥胖、身體愈多脂肪的女性,體內的雌性荷爾蒙愈多。雌性荷爾蒙會刺激乳腺細胞生長及突變,故會增加患乳癌的風險。相反,女性在絕經前的雌性荷爾蒙是由卵巢製造,與脂肪無關,因此女性絕經前的體重指標與患乳癌風險並沒有關係。
本港女性大約在五十歲絕經,周永昌呼籲女性在該段時間開始控制體重,否則在患上乳癌後才減磅,未必有助改善病情,但會否減低乳癌復發機率則須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