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大學「乞兒」 - 李怡

李怡專欄:大學「乞兒」 - 李怡

全世界的大學,大概只有香港總要選一些在學術上出類拔萃的人當校長。在美國各大學中,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得過諾貝爾獎的學者,但很少聽到他們中有人當大學校長。前港督彭定康現在擔任牛津大學校長,但他的專長是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學術上未見有甚麼成就。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在選總統前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他之前是一位將軍,指揮過二次大戰時百萬大軍在歐陸的戰役,他的卓越貢獻當然也不是在學術上。
香港近十來年遴選大學校長,都要選在學術上有成就的,而且一定是華人,至於是甚麼國籍倒不在乎。選一些在學術上有成就的人當校長當然也無所謂,但他的工作應主要是抓大學的學術水平的提升,至於大學的經費,就應該全數由政府提供,不勞他們操心才是。
然而,自從大學不斷地削減經費以後,香港各大學校長的職責,變成主要是到處募捐經費了。最近教統局設十億元的「配對基金」,鼓勵八間大學籌款。辦法是:大學籌得四千五百萬元,就可獲政府一比一的配對資助;其後每籌得二元可獲一元,而最高額可獲二點五億元。這個配對基金在下周一開始接受申請。

港大因得到李嘉誠十億捐款,所以已可以先搶到二點五億元的配對基金。科大在得到霍英東的八億中,除五億因用於南沙,不是用於香港而不能配對外,還有三億元,再找一、兩億就又可搶得二點五億矣。中大仍未有公布獲得大額捐款,但中大高層表示,有信心可取得二點五億的上限。
三間大學若取去七點五億,剩下的大學就搶不到多少了。歷史久、人數多的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自嘲自己是「乞兒」,其他大學校長也使盡渾身解數到處找富豪募款。據稱,在一些社交場合,許多富豪見到大學校長,過去是熱情打招呼,現在則是假裝看不見,避之則吉也。
想想這些大學校長,原來都是學術上甚有成就的人,如今卻淪落為「乞兒」。這都拜教統局扭曲香港教育所賜。怪不得熱心學術如朱經武校長,據聞已有倦勤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