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臨床心理學家梁若芊博士表示,孌童癖個案多數是很個人化的行為,像法國亂倫孌童案那樣的集體行為,比較罕見。
她表示,個人化的孌童癖很多是在成長過程中,對喜歡和有幻想的對象觀念扭曲,如自小孤單,自信不夠,與同齡人交往時自覺軟弱,對小朋友才有操控的感覺,滿足自己的權力慾。
至於集體的孌童行為,梁若芊認為是涉及整個群體互相洗腦,積非成是,扭曲價值觀,將孌童行為合理化,情況類似邪教。她指出,這些人可能認為小朋友最純真,盲目相信童貞,又或者認為「小朋友的第一次應該由自己人教」。她強調,小時候受過性侵犯的人,多數會將心比己,不會侵犯他人,只有那些仇恨心蓋過同情心,又或者當對方不是人,而是「可操控的物件、貨品、可用來以物換物的家族財產」的人,才會這樣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