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將於8月1日公布中期業績,在大市近期屢創4年半新高之際,滙控的股價仍屬大藍籌中最落後者,故在預期炒落後及期望業績向好下,不少投資者近期均持續買入並持有滙控相關的認購證。
從數據反映,滙控整體認購證的街貨數量已由本月初的57億份升至7月25日的70億份。如果以年初至執筆時的價格計算,恒指由約14237點水平上升至昨日的14801點計,累積升幅為564點或4%;同期滙控的股價由132.5元下跌至現時127元,累積跌幅為5.5元或4.2%。雖然總體來說,恒指在近7個月的累積升幅其實並不算多,但相對滙控的走勢而言,就跑贏不少,故滙控股價表現落後是相當明顯的。
增長高峯期已過
然而,這並不代表市場資金一定會炒落後。由於不少投資銀行的分析員普遍認為滙控的盈利增長在未來一至兩年都難復早幾年前般勇,故此,在增長高峯期已過的情況下,即使整體大市向好,滙控股價也未必能大升。短期要升破去年11月高位的136元,相信有一定的難度。
至於炒業績方面,由於擁有窩輪發行人身份,筆者不會在此推測滙控上半年業績是好是壞。但以簡單的邏輯推斷,如股價在業績公布前已上升,那只有在業績大幅優於預期的情況下,才能支持股價繼續向上或企穩。業績大致上只有差於預期、與預期相若及優於預期這3個可能性,假設這3個可能性出現的機會相若,滙控股價受業績公布刺激而炒上的機會是較低的。
有時,即使業績真的能優於市場預期,但由於股價在業績公布前已先行被炒上,因而隨時會出現投資者趁好消息落實而急於出貨獲利的情況,最終亦會導致股價向下。故炒業績的風險其實也不小,如果要持貨至業績公布後才沽貨,風險就更大、贏面亦更小!
另外,投資者亦須知道持有認購證的風險主要有3方面:1.正股方向性風險(以認購證而言,即正股下跌);2.引伸波幅下調的風險;3.時間值風險。對一眾持有滙控認購證的投資者而言,上述分析基本上只集中在正股的方向上,至於時間值的風險是無從避免的。
引伸波幅或下調
從過往經驗所知,在一般情況下,每逢滙控公布業績前,都會吸引不少投資者入市買正股或相關的滙控認購證,而所公布的業績最終不論是好是壞,亦會有不少投資者趁消息落實後沽貨。這情況在正股身上如是、在一眾滙控認購證身上亦如是。而在大量沽盤湧現的情況下,大部份滙控認購證的沽壓會大增,隨時會出現正股上升或持平,但認購證價格卻下跌(即引伸波幅下跌)的可能。
另一方面,當投資者大量沽出滙控認購證予發行商後,發行商便會沽出部份早前持有用作對沖風險的一些滙控期權(包括上市或場外)。在滙控期權的供應上升的情況下,整體滙控場外期權引伸波幅的水平亦有可能會被推低。
故此,我們預期在滙控於8月1日公布上半年業績前後的一段期間,整體滙控認購證引伸波幅下調的壓力有可能會出現。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認為即使投資者仍看好滙控的股價,甚或認為業績會有利滙控股價,也應趁整體滙控認購證出現明顯引伸波幅下調的情況前逐步減持,否則,手上持貨所承受引伸波幅下調的風險便會大升。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錦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作者及其聯繫人士持有和黃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