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提出全民醫療供款計劃後,引起極大迴響。有市民反對當局倡議推行中央醫療基金形式的「共產化」醫療供款模式,若一定要供款,也應採用「錢跟供款人走」的強積金模式。也有市民要求醫院管理局檢討薪酬架構,撤銷發放獎金制度,以節省醫療開支。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曾淵滄昨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上稱,將供款放進中央基金即變相加稅,如供款率超過月薪百分之一,市民難以接受。他認為香港可仿效新加坡,將醫療供款比率定在佔薪金百分之六,但當中三分之二給供款人自用,另三分之一才放進中央基金。
現年四十多歲的中產人士余先生昨在該節目上說,不接受將供款撥入中央基金,並批評周一嶽的建議錯誤,又指出中產人士在該制度下只會「白供」,「中產要供款,但若唔係重病,就會被拒於(公營醫療系統)門外。」他認為若供款是跟自己,則無論供多少都可以。
若供款跟自己可接受
但另一中產人士蔡先生稱,接受供款額佔薪金百分之一至二,「當係回饋社會,呢個係公道。」聽眾薛先生則贊成供百分四,跟自己及撥入中央基金各佔一半。
贊成以強積金模式供款最多百分之二的羅女士說,醫管局應推行節流措施及精簡架構,「啲高級醫生完咗合約,重有一筆數以千萬計獎金,公司喺蝕本情況之下,你一定唔會重有獎金畀屬下員工,咁點解醫管局重有咁嘅制度?」
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稱,推行強制供款可減輕政府負擔,也有助擴闊稅基。至於供款比率,他認為佔收入百分之六是可以接受,但要循序漸進地增加。
醫療改革關注組反對推行全民醫療供款,召集人黃以謙醫生相信市民不會願意供款,並指醫管局應檢討如何改善資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