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聽春天舞台的高志森導演介紹關於「國際綜藝合家歡」:「暑期漫長,很多家長就是不知找甚麼較特別的娛樂給小朋友,很傷腦筋,所以『國際綜藝合家歡』推出一連串的大小舞台劇,很多家長是感激的。」
當時,真不明白為甚麼高導演會用「感激」兩個字,但現在身為人母的我開始體會,也開始感激起來。
帶三歲半的李賞去看她人生中的第一套舞台劇︱︱《飛天BB俠》,來自捷克的豆釘劇團是歐洲數一數二的木偶劇團,它糅合了超越語言障礙的默劇和小丑雜技,絕對擁有跨國界的條件。
故事非常簡單,深愛的氫氣球飄上天空裏,三個BB想盡辦法飛天尋回氣球。全劇沒正式的對白,演員只是學BB嚶嚶作聲,三歲細路都非常明解。
坦白說,這些劇本我真的不能寫,因為本地創作多愛複雜情節,口水多過茶,如果我在故事大綱上寫「三個BB尋找飄上天空的氣球」,相信沒有製作單位會理睬,因為大家都想像不到如此芝麻綠豆的事有多好看。
缺乏想像力和童心的不是觀眾,我觀察到整場話劇中小觀眾笑得前翻後仰,簡單至氣球飄上空中也成為所謂的「戲劇衝突」,而演員把大氣球拋向觀眾已是「戲劇高潮」。這組捷克創作人就是有膽識,又試出成績來,證明最簡單不過的赤子之心也是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