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的幸福」籠罩香港

「愚昧的幸福」籠罩香港

涂謹申的租務事故,跟香港辦奧運馬術盛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但由媒介掀起的民情反應,卻與事件本質完全不成比例。在兩款差天共地的社會迴響間,恐怕就反映了香港人正陷入一片「愚昧的幸福」感中。

毛孟靜

涂謹申的「滙標」事件,他個人固然有錯,民主黨處理此事手法亦見重大失誤,但就事件內容翻來覆去地看,跟去年立法會選舉期間蔡素玉、陳婉嫻給揭發用公帑以不正當地租用辦公室的個案,何其類同。我個人尤其願意相信有關陳婉嫻的故事,純屬無心之失。
兩個民建聯議員的租務糾紛,如意料不了了之。出奇地,涂的一筆卻「愈演愈烈」──這四個字,曾出現於起碼兩份大報的報道。這個走勢,自然也多得保皇一派的窮追猛打,及「不知還算不算是民主派」的議員落井下石:認為香港人喜歡看戲,而這場戲有主角,拉主角下馬,觀眾就都會樂不可支;就連替角都給想好了,涂謹申下,何秀蘭上(有沒有人問過何秀蘭?)配合香港眼下號稱的非政黨化氣候,終極打擊目標,自然是民主黨。
相反地,政府以「執到」的姿態宣布協辦奧運馬術比賽,馬會將花七至八億元讓香港留名奧運歷史,大圍反應卻像若無其事。
為得奧運殊榮,李麗珊等本地專業精英運動員請自體育學院執包袱,以後顛沛流離、穿梭城市煙塵間到別處受訓。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官「貴」勾結。
活到老學到老,以為學英文學至這把年紀,該差不多了吧,卻要至最近掀起所謂馬術熱潮際,才知馬術英文叫equestrian,可見這項目之冷門而「高貴」。馬會花的七、八億元不是庫房公帑,但肯定涉及公共資源,既決定花在運動體育範疇,何不就優先用在香港已開始揚名的風帆、單車、乒乓及保齡等項目上,先栽培支持本地運動員?香港自己派得出馬術隊伍參賽嗎?

何志平、霍震霆等不知何德何能,就此以一個所謂奧運光環,緊箍咒似箍住了香港運動史的命脈。香港人固然沒有上街慶祝「成功申辦奧運一個項目」,但民意反應卻出奇地平淡,有的,多是新聞界發出歌功頌德的叫好之聲。
媒介的反應,在這個政府「賞罰分明」的傳媒策略下,是另一個故事了。但坊間不少人對辦奧運馬術一筆,有政治學人鄭宇碩公開說的一句俚語包含的嘲諷及不忿:「執到襪帶,累冇身家」。但還有甚麼好吵的呢,這奧運馬術一事,二話不說已成事實,講多無謂,遑論吵。
米已成炊,也就認了命。回過頭來,不如罵涂謹申,把此人從道德高地拉下來,消消氣。
我與涂謹申只屬點頭之交,在寫此文之前近一年,並無聯絡。但觀察其從政里程多年,深信其人誠信。雖然本人也同意此人在此事中該罵,但有罵至把他跟梁錦松掛鈎,就絕不公平。梁錦松當年位高權重,智珠在握一人負責加車稅,親身事前去車行揀車買車,然後堅持由始至終「不為意」當中有問題。不,涂謹申的個案,就像陳婉嫻的個案,沒有「這個人要親負全責」的貼身感覺。
此事事發初,民主黨中人擺出個惡狠狠姿態,以為以示不徇私,不護短,到頭來卻正正掉進這個一半屬自我擺布的陷阱。但擁抱民主理念的人心裏都明白,就因其「姿勢錯亂」打擊民主黨,對香港前途並無好處。
最近讀本報一篇林希翎專訪,這「中國最後一個大右派」說,近年曾自法國回大陸小住,但見菜價便宜,電視上一片歌舞昇平,主席胡錦濤甚平民化,中國總算進步:「當時體會到愚昧的幸福,自己也變得愚昧起來。」及後她理解言論受控的尺度,方如夢初醒。
愚昧的幸福。「執到襪帶,累冇身家」。香港人應該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