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中國緊抓匯率主動權

理財智慧:中國緊抓匯率主動權

對於中央銀行而言,國家採用哪種滙率機制,其中一個考慮就是機制能否承受投機盤的攻擊(SpeculativeAttack)。因為假設滙率制度承受不了衝擊,反過來可能會影響經濟發展。早年的阿根廷就曾經發生這問題,亞太金融風暴期間,泰國、印尼及南韓的貨幣滙率,也曾遭遇投機盤衝擊。使用有管理浮動滙率制度的最佳例子就是新加坡,而它亦是少數受亞太金融風暴打擊較輕微的地方。
所謂「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制度」,是指一般情況之下,滙率會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中央銀行不會隨便干預滙市。那麼,貨幣滙率的價值,其實與自由浮動滙率的運作類似。
當中央銀行認為滙率偏離其合理價值的話,便會入市干預。這種做法,對於中央銀行來說,其彈性會高很多,因為可以選擇入市干預,或不干預而讓市場自己調節。
如果滙率是與其他貨幣掛鈎,不論是單一貨幣還是一籃子貨幣,中央銀行的靈活性便降低。

底牌保持神秘
假若人民幣與美元的掛鈎價為8.1,如果受投機盤攻擊,例如炒人民幣貶值,為了維持上述滙價,中央銀行便要拋美元而接人民幣,其能夠動用的最大金額,就是國家的外滙儲備,而這個數目是人所共知的。這個情況就有如玩「話事啤」一樣,如果知曉對手的底牌,炒家便很容易有機可乘。如果換回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假若炒家炒人民幣貶值,中央銀行可以有兩個選擇:反擊或讓市場決定滙率。其情况就如玩「話事啤」——底牌若能保持神秘,勝算亦會高些。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