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醫生昨天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在年底將提出全民強制醫療供款方案,供款將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一,但整筆供款將會用作支持整體醫療經費而不是應付個人醫療開支或像強積金那樣存入個人的帳戶。周醫生表示,這個融資方案,即使得到社會支持也需要五至八年才能實行。
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醫療服務改革跟醫療融資改革是不能分割的問題,只有當市民知道醫療開支的情況後,他們才能判斷醫療服務該如何改革、才能判斷公私營醫療服務如何界分、如何配合。因此,政府在諮詢醫療服務如何改革時是不能不談融資方案的。現在周醫生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融資方案,至少可以讓醫療服務改革的討論更實質、更有效。
不過我們認為,周醫生提出的全民強制醫療供款方案從原則上及實際上都有不少問題是讓人難以接受的。首先,周醫生提出的所謂全民供款其實不是供款制度而是一種變相的醫療稅,因為市民的供款不管多少都將會滙合成一個總額而不是落入個人的供款戶口中,個人的醫療開支也跟供款毫無關係;可以說市民的供款就像繳納薪俸稅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有關的稅收將指定用於醫療服務上。我們認為,這種透過變相加稅來應付醫療開支的做法對政府無疑非常方便省時,但對稅務負擔已相當沉重、對已繳納大部份稅款的中產階級來說,新的醫療稅或供款等同要求他們就醫療服務繳雙重的稅款,這對他們顯然是不公平的。
而且,透過加稅來應付醫療開支一方面對市民的消費、對經濟發展不利,另一方面也會鼓勵公營部門、公營醫療體系不斷膨脹;這對整體社會恐怕也是弊多於利的。
而在醫療服務發展方面,強制性全民供款由於極可能令絕大部份資源流向公營醫療體系,令私營醫療體系的發展空間更小、令私營醫療服務更難以跟公營醫療服務競爭;這樣下來,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的情況將會更嚴重,病人的選擇將會更少。這對香港也是沒有甚麼好處的。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醫療融資方案是無瑕的,任何融資方案都需要市民增加在醫療方面的開支;但是周醫生提議的全民強制性醫療供款方案顯然還有很多問題、還有很多漏洞是難以讓市民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