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遲虫」 - 李登

手塚「遲虫」 - 李登

某甲在法國文化協會學法文,管他的老師叫手塚治虫。教“p?her”(釣魚)那個字,治虫在黑板上畫一個人在河邊釣魚,釣上來的卻是隻破皮靴。班上人人都禁不住笑起來,笑完了倒不會把黑板上的生字給輕易忘掉。
這正是漫畫的魅力。比利時是個講多種語言的國家,為了打破語言隔膜,往往用漫畫作傳播訊息的工具,盡量減省文字。比利時的漫畫很棒,可並非無因。但說舉國都愛漫畫若狂,就似乎是日本,起碼它是當今漫畫業最蓬勃的國家。在地鐵、電車、火車上,男女老少無分,總不難見到他們手拿一本漫畫書,都埋頭埋腦看得有滋有味。
東京地鐵代代木站台上,居然有一面牆貼滿白紙,讓小孩在上面塗鴉,紙張還天天更換。《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一書更指出,日本漫畫雜誌及單行本的發行量,佔了全國書刊總發行量45%。漫畫雜誌種類350種,平均每天有25本漫畫單行本問世。2003年,發行的漫畫雜誌總計差不多16億冊,單行本為數7億8千多,純利高達350億港元,哇噻!
日本漫畫家名氣最大的一人,該數「漫畫之神」手塚治虫。他交稿卻特晚,到了截稿時間還不歇修改,人家就管他叫「遲虫」。某甲說他的老師也稱得上是「遲虫」,上課老是遲到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