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冠東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
去年的立法會選舉,泛民主派曾經信心十足,以每區奪得n-1個議席為目標,但最終只取得約六成選票。誠然,很多人仍引用選舉結果,表示○七、○八直選及民主化符合主流民意。但不容忽視的,是不支持這種取向的,仍然有三、四成人之多。而對於另外數百萬懶於登記做選民或投票的人來說,是否推行民主,更似乎不關痛癢。當認為民主並無必要的人數如此多,香港的民主進程自然不會很順暢。
這些人不支持民主,主要可分為兩個原因。一是對民主有顧慮、有保留,對民主抱有負面的感覺,故反對推行民主。二是不知道民主為何物,對民主是一片空白的感覺,故沒有支持之心。如果我們不嘗試理解這些感覺,下屆選舉泛民主派可能又只能原地踏步,和親中派形成六四之比。而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依然會受到一定阻力。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在這方面可說是走出了一小步。經過了大半年的籌備,集合了十位學者的智慧和專長,民網剛推出了創會以來的第一本著作《民主十問》。書中共分十個章節,張楚勇的〈民主帶來不穩定?〉、馬嶽的〈香港是否『條件成熟』推行民主?〉、成名的〈民主與經濟發展有衝突嗎?〉及黃偉豪的〈民主是否會帶來「免費午餐」?〉,大概可以針對對民主的負面感覺。而陳祖為和杜浩邦的〈民主是甚麼?〉、陳健民的〈為甚麼要爭取民主?〉及陳家洛的〈如何在生活中各層面落實民主〉,大概可以針對對民主的空白感覺。
當然,我們很難期望大部份對民主有負面或空白感覺的人,會主動看這一本書。這正是支持民主的人的責任,我們既然掌握了關於民主的資訊及民主的好處,若我們希望民主進程更順利,就應主動跟其他人接觸,運用我們的知識,消除他們對民主的不良感覺。這本書正為我們提供了所須的工具。
如果我們希望泛民主派能在下次直選時,取得更多席位,我們就要一人多走一步,用我們的努力把六四之比變成七三之比,甚至八二之比!如此一來,我們在向中央或曾特首爭取民主時,也會有更充份的理據和更雄壯的聲音!
要實行民主政制,得先認識這種政制,並得要喜歡這種政制。有些人(可能包括中央)不認識民主政制,有些人認識但不喜歡民主政制。能否讓他變成和我們一樣,都認識並喜歡民主政制,就只有看我們的努力了。而當有一天,香港真的實行了民主,我們也會感到更大的滿足感,因為,我們都曾經為它的實現出過一分力。
《民主十問》更多資料: http://www.hkdd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