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忙着綵排舞台劇,要記熟台詞、走位、歌詞與舞步,唯有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排戲。幾個禮拜過去,總算對這個陌生的媒介有了初步的掌握,但單單記熟了一切,還談不上一個「演」字。
監製高志森親自落場監督,綵排過後,給了我一些非常寶貴的意見,「首先你要明白為甚麼要不斷排戲?」高監製說,「拍電影可以拍很多個take,然後採用最好的一個take,但舞台劇沒有最好的一個take,基本上在每次表演時都要發揮出最好的一個take,要確保這樣的水準,所以要幾十次、一百次地排戲,從而建立信心及跟同伴們的默契,有了這樣結實的基礎,再在每次臨場表演時,因應變數而作出變化,這些變化便往往是神來之筆。即使是排戲,每一次都要畀足力,當realtake一樣,否則難以鍛煉出信心、技巧與默契。」高監製深入淺出,我邊聽邊想,明白多了一點,「另外,你的演繹還停留在電影拍攝的概念,你要知道在舞台上是沒有特寫鏡頭的,在劇院中樓上嗰層最後嗰排嘅觀眾眼中,你只有一隻手指咁大,你要懂得如何運用你的形體動作及聲音去表達,有人會說那就演得『誇張』一點吧,但我不喜歡這個形容詞,我覺得應該用『Projection』這個詞,你在舞台上要懂得怎樣去Project自己,把自己的演繹Project到劇院中樓上嗰層最後嗰排的觀眾面前。」
好一句「Projection」,當頭棒喝,頓有所悟,但悟還悟,最重要的還是實踐,距離表演還有十天,希望還來得及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