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 - 左丁山

清朝人口 - 左丁山

陶傑在「星期天休息」講到中國人口,中國歷史上每有大戰亂,人口銳減,實屬平常。左丁山睇過一本《清朝乾嘉之後國勢衰頹的經濟原因》(宋敍五,趙善軒合著,趙乃宋敍五之學生。)二○○四年由樹仁學院出版,內有引進中國人口數字之詳細資料。

根據宋敍五、趙善軒參考、比較(一)葛劍雄著《中國人口發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二)全漢昇,王業鍵著《清代的人口變動》(新亞研究所,一九七二年)(三)何炳棣《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哈佛大學出版社,一九五九)三大著作,得到嘅結論,中國最早可信嘅人口數字,在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達到五千九百五十九萬餘,過咗一千六百年,到明朝末年(熹宗天啟六年,一六二六),人口只得五千一百六十五萬餘人,中國人口不漲反跌。點解呢?原來中國人口大漲大落,三國時只得幾百萬人,南宋光宗年間(一一九三),金宋人口共七千六百三十幾萬。歷史上戰亂頻仍,加上天災,對中國人口殺傷力極大。
到咗清朝,人口開始大幅度上升,乾隆六年(一七四一)開始,中國人口始用「口」數,之前係「丁」數,何炳棣話清朝之「丁」在大多數情況下只係一種賦稅單位,「丁」與「口」之間不存在固定的比例關係。由「丁」改「口」之後,中國人口數字大幅度上升,一來係統計單位之改變,二來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國內部無大戰亂,叫做係太平盛世,出生率上升,乾隆六年(一七四一)人口係一億四千三百幾萬,去到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一百○八年之內,人口上升至四億一千二百九十八萬,咸豐年間雖有太平天國之亂,死掉二千萬人,只係人口之五巴仙,無損於人口總數之上升。到咗毛澤東時代,主張節制人口之馬寅初俾毛澤東批鬥,含恨而終,之後人口更加上升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