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力薦買工業股,可是,工業股如此多,如何選擇?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莫如看業績,沒有甚麼方法比業績更直接的告訴我們,哪一隻股是好股。從7月中旬開始,就是眾多企業公布業績的時候,大家不妨留意有關的新聞。今天先介紹一隻上個星期剛剛公布業績的冠華國際(539)。
冠華以生產布料為主,佔70%,成衣則佔餘下的30%,根據上星期公布的業績,每股盈利增長21%,這是難能可貴的,人人都知道在內地設廠,生產成本不斷的上升,一般上,廠商就算能維持營業額的增長,但盈利的比率也一定會下降,從而影響每股的盈利表現。冠華營業額增長40%,每股純利能有21%的增長是相當不容易的,可見冠華管理層在成本的控制上是下過工夫的。
此股在上星期公布業績後,股價已有止跌回升之勢,人民幣宣布升值後,此股的股價也站得很穩。
人民幣升值2%之後,我相信半年之內不容易再有明顯的升幅,第二輪的升勢應該是2006年的事。
人民幣僅升值2%,目的就是不讓在內地設廠的廠商面對突然而來的問題:廠商的定單以美元計算,但生產成本因人民幣上漲而漲,如果一開始的升幅過大,廠商可能會虧本。因此,上星期2%的升值,目的只是用來告訴廠商,快快為人民幣升值做準備。最直接的準備就是加價,將生產成本的上升轉嫁給外國的入口商,當所有的廠商都面對成本上升時,他們必定會集體漲價,也必定有條件有能力漲價,因為中國生產的商品就算出口價再上漲10%,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比較,競爭力還是很強,不必擔心加價會失去生意。到了2006年,當廠商開始加價,開始提升生產力,加快自動化步伐,走向高科技產品的道路,人民幣就可以放手再升。
過去幾天,香港銀行體系沒有出現熱錢湧進、水浸銀行的現象,相信外資大鱷也明白,短期內不易再迫人民幣再大幅升值,因此都在觀望市場的進一步變化才作定奪。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