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滙率調整後經過第2個交易日,港滙及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市場保持平靜,人行昨日在外滙市場收市後,公布今日的人民幣中間交易價,為每百美元兌810.97,與前兩次公布的中間價,差異極微,每百港元兌人民幣報104.25元。
每百美元兌810.97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德水說:「未來5年內人民幣不會完全自由兌換。」另一委員余永定則指,由於國際金融市場仍有憧憬,短期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非但不會減少,反而會進一步加強」。
美電昨在亞洲時段徘徊在7.7740至7.7750,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董事總經理馮孝忠表示,馬元及韓圜等亞洲貨幣昨續飆升,但未有迹象熱錢顯著流入本港,港滙也回復人民幣調整前的相若水平。1年人民幣不交收遠期滙價,在每美元兌7.73至7.75元人民幣水平上落,較上周五略為下跌,1個月不交收合約的折讓價,收窄則較明顯,反映市場預期1個月內人民幣再升值機會不大。
外電引述李德水指出,全球對沖基金的規模達8000億至1萬億美元,人民幣若完全自由兌換,「將遭受對沖基金攻擊」,內地銀行業目前是無法在短期內讓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
中證網引述身兼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的余永定表示,內地有資本管制等有效工具,滙率升值和對升值的預期,對經濟衝擊程度會被降低,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機制,能「抑制投機、減少滙率過度波動」,而小幅、漸進、可控制的升值,可為內地經濟爭取到寶貴的調整時間。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認為,人民幣滙率調整是細小但重要一步,初期幅度雖然較小,但「預期未來會有更多調整」。東亞銀行(023)《經濟分析》指出,人民幣滙率改革,最深遠影響是不再與美元單一掛鈎,及未來資本帳管制逐步放寬,人民幣滙率參考一籃子貨幣後,本港對內地的投資和貿易將承受較大滙率波動。
另外,恒生銀行(011)昨日表示,人民幣滙率調整後翌日(上周五),該行的人民幣存款增長金額約1000萬元,而非早前所指的數千萬元。瑞銀證券報告則估計,美元佔人民幣一籃子的比重約45%。
港人民幣存款未見急增
金管局副總裁蔡耀君表示,人民幣升值後,上周五人民幣存款表現平穩,暫時未量化實質增幅。他估計人民幣存款只會繼續穩定增長,又指當局仍在與中央磋商開放第二階段人民幣業務,預料洽商不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受阻,甚至可能受惠。他又說,受人民幣升值影響,美國國庫券孳息率上升,升勢可能持續,金管局密切注意對外滙基金投資表現的影響。他相信下半年投資環境繼續困難,需視乎美元滙價及息率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