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花旗、英特爾及微軟等巨頭業績未符市場預期,再有倫敦發生襲擊事件,美股並未因此而受影響,三大指數上周繼續上升,納指及標普500指數更接連創出4年多新高,走勢強勁。本周市場焦點仍會放在企業業績上,預期大市會在現水平先行整固,待消化一輪獲利貨後,後市可持續看好,尤其是周尾期間,將有次季GDP增長的報告推出,由於上周格老已明示經濟正在穩步增長,所以預期該數據會錄得3.4%的增幅。
港股昨日初段延續上周五升勢,曾升至14842點高位,但多隻地產股受到沽壓,即使有資金開始換馬至滙控(005),亦未能令大市企於高位收,恒指最終只以微升7點收市,報14794點,成交縮減至204億元。滙控下周一公布中期業績,由於股價仍屬落後,本周或會接力,成為帶動大市上試萬五點的主力,大家可留意。
近日大巿暢旺,經濟日報(423)乘勢招股上巿,但從這兩天的反應來看,只屬一般,原因可從宏觀經濟及公司本身兩方面來談。
先從宏觀角度而言,媒體股可分為涉足多項業務的媒體股例如TOM(2383),業務範圍廣泛,相對較專注於單一媒體的《經濟日報》有優勝之處。因為廣告收入是媒體股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然而隨着宏觀經濟周期縮短,跟隨經濟周期起落的廣告開支變動亦會更快,故此擁有較多業務瓣數的TOM,收入無疑會較穩定,若本地出現如沙士的突發事件,其承受能力亦應較《經濟日報》為強。
從業務本身來看,《經濟日報》現時仍以出版業務為主力,目標讀者群以中產階層為主,相對《蘋果日報》針對大眾化巿場的報章,《經濟日報》的廣告客源便較為狹窄。再說,《經濟日報》的收入有8至10%是來自上巿公司付費載登公司通告,若港交所(388)日後取消上巿公司在報章上刊登通告的要求,無疑對《經濟日報》帶來一定的影響。
不過,《經濟日報》今次上巿PE只介乎9.1至10.9倍,是同類中最低,成為唯一有吸引之處,應否認購,要留待大家自己選擇了。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連敬涵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
作者連敬涵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