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療改革如箭在弦,被批評為把中產推向私營醫療巿場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尚未實施,不少人已需要「以錢換命」。有不幸患上肺癌的病人因服用一般藥物無效,要月花至少一萬二千元購買療效較佳的抗癌藥,惟有典當家中的金器首飾來支付藥費;雖曾向社會福利署申請綜援,卻遭拒絕。有病人組織批評政府醫療改革名目愈來愈多,令病人的經濟負擔大增,生活百上加斤。 記者:張嘉雯
六十三歲的楊太患有肺癌,今年三月起轉服生化性治療藥物「Iressa」,每盒二十八粒,單是藥費每月高達一萬二千元,其夫楊先生昨在醫院藥房無奈地點數「金牛(千元紙幣)」為患病妻子買藥,慨歎「攞錢嚟買命」,「腫瘤縮細咗,係呢種藥至救到命咋!」
申請綜援被拒絕
楊先生本身也患有痛風及柏金遜症,夫婦二人均已退休,為支付藥費,惟有把家中的首飾及金器統統典當,又嘗試申請綜援,「申請咗唔批呀,話積蓄重有四萬幾蚊,要使晒先可以申請。」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不涉及健全成員的家庭個案,二人資產上限為五萬一千元,發言人強調巿民必須符合申請規定,「唔會話差一兩蚊就唔畀你。」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擔心,醫療改革名目愈來愈多,令病人的經濟負擔大增,生活百上加斤。「政府要私家提供多啲服務,巿民醫療負擔會好重,到時唔止求診費用,重有藥費都好高昂。」他又稱,過往也曾爭取將「Iressa」加入藥物名冊中,「就算唔加入名冊都希望可以入到安全網,等啲病人可以申請資助。」
病人:好大壓力
此外,威爾斯親王醫院上周六起實施統一藥物名冊。十年前因精神壓力到威院求診的譚小姐,一年前開始轉服新藥,藥費逾千元,昨日實施統一藥物名冊後,更須多付五十元手續費,「覺得好大壓力囉,樣樣都要錢……保險唔完善,又冇得claim。」
醫管局專業事務及運作總監張偉麟昨巡視專科門診部後稱,已成立搜尋網站,方便巿民及醫護人員了解藥物種類。威院行政總監馮康表示,上周六首日實施名冊,約七、八百人到門診部求診,其中三人需要自購藥物,平日每天求診人數約二千人,昨日截止下午五時,共有二十八名病人需處方自行購買藥物,佔病人總數的百分之一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