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三條道路 - 李怡

李怡專欄:三條道路 - 李怡

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唐家璇今日前往美國訪問六天,可能為九月胡錦濤訪美作前期準備。
上星期三,美國國防部發表《中國軍力報告》,不少輿論強調這份報告突出了中國軍力對台海以至對美國的威脅。然而,顯然中國當局的評估認為還好,儘管李肇星循例表示中國只是和平發展,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但中國反應溫和,既無「嚴正聲明」,也無全面「反駁」。而且,中國隔一天就宣布人民幣升值,作為北京對美持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回應,表示中國已開始這麼做了,日後還會有向上調整的空間。而美國從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到財政部長斯諾、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對「中國邁出正確的第一步」都備極讚揚,說「這件事令我們感到鼓舞」。中美關係,並沒有因朱成虎少將的冒失之言,或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而受到影響。

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儘管對中國軍力的擴張、對台海的威脅,尤其是對美國介入台海危機因而中國將攻擊矛頭指向美國的可能性,詳加論述,但整體而言,「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已有所淡化。這報告原定六月底出爐,一拖再拖的原因,據說是白宮認為原稿過於強調「中國威脅論」。修改後出爐的《中國軍力報告》,只強調中國軍力崛起,但說到軍事威脅,就只以中國對台軍事威脅為出發點,僅隱隱含着中國對亞洲及美國的可能軍事威脅。換句話說,只要美國妥善處理制約台獨的問題,台海的和平就可以暫獲保障。
《中國軍力報告》的另一要點,是強調歐盟維持對中國售武禁令的重要性,因為之前中國主要透過俄羅斯取得先進軍備,但近年試圖透過歐盟及其他國家取得相關設施和技術。鑑於中國的國家安全事務仍有許多秘密運作,例如領導人的決策方式和過程、支持解放軍現代化的關鍵力量是甚麼等等,均不為外界所知,因此美國堅決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的售武禁令。
面對中國在經濟、外交及軍事上的崛起,美國認為中國正處於戰略的十字路口,中國可以選擇的第一條路,是和平融入世界並在全球開始良性競爭;第二條路是中國將會在國際更大範圍內施加支配性的影響;第三條路是中國將集中精力應對國家統一面臨的挑戰。美國希望中國選擇第一條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斐爾德,儘管不久前在新加坡質疑中國既沒有受到強敵威脅,何以要大力發展現代軍力?但在《中國軍力報告》公布時,拉姆斯斐爾德就強調,中國目前正處於強化其經濟以融入世界這第一條路上。

筆者認為,從美日安保條約將台海納入防禦範圍,美國戰略核潛艇、核母艦紛紛移駐關島,以及美國力阻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令等等發展來看,美國是愈來愈傾向「中國威脅論」的。但是,美國有一句話,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美國「中國通」告誡說:「當你視中國為威脅時,中國就會成為威脅。」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停地說中國威脅,更會刺激中國戒心,因而中國更要發展軍力來防範,這就真是造成威脅了。因此,美國要刻意淡化中國威脅論,目的是不想中國向非和平崛起的方向發展。
「自我實現的預言」其實對中共領導人也適用:「當你視台灣為台獨時,台灣就會成為台獨」;「當你視香港人不認同中共政權時,香港人就會不認同中共政權」;當東山島的解放軍模擬攻台演習,這樣又如何可以促成和平統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