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踭鞋歷史近三千年,近五百年來,窈窕淑女更加情迷高踭鞋,說高踭鞋能穿出小腿優雅線條,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可是,醫學界和科學界近年不斷潑冷水,說高踭鞋有損足部健康,甚至穿得人腰痠背痛。瑞典一名科學家現在更給高踭鞋加添一條新罪狀──女性情迷高踭鞋可以變成瘋狂,因為高踭鞋演成潮流的歷史,正是女性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病例擴散的歷史。
瑞典馬模科學家弗內斯馬克,在英國《醫學假說》月刊撰文提出這驚人見解。他提出,正常走路會令下肢神經的機械性感受器同步受到刺激,刺激大腦皮質活動,穿高踭鞋拉緊了小腿,卻會減少這方面的刺激,影響腦內多巴胺系統功能。多巴胺是一種神經系統傳遞訊號的化學物,醫學界認為多巴胺系統出現障礙可造成精神分裂。
印證西方女性患病率較高
據弗內斯馬克指出,法國丹麥裔解剖學家溫斯洛早於一七四○年警告,穿高踭鞋可能導致看不見的病症。他認為,那些隱藏的病症之一是精神分裂,西方社會女性精神分裂患病率比不流行穿高踭鞋社會的高,就可印證了長期穿高踭鞋會導致精神分裂。
「人們一千多年以前流行穿高踭鞋,引致最早的精神分裂個案……鞋類生產工業化,增加了精神分裂的普遍性。」弗內斯馬克在文章寫道,世界最早有關高踭鞋的記載,源自美索不達米亞,那裏也是最早出現精神病機構的地方;鞋類機械化生產是從美國開始,接着是英格蘭和德國,然後是西歐其他地方,精神分裂病例的趨勢,正是跟高踭鞋潮流同一模式擴散。
「愈多人穿精神分裂愈普遍」
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弗內斯馬克旁徵博引,引用了土耳其、巴爾幹半島國家、愛爾蘭、意大利、加納、格陵蘭和加勒比海等世界各地的數據。他指台灣在一九四○至五○年代的研究發現,當地漢族人每一千人有二點一人患精神分裂,原住民只是零至一點一,可能就是因為漢族人較西化、較多穿高踭鞋。
他又引用印度和其他地方的研究指,精神分裂通常最先常見於上等階層,相信是因為高踭鞋先在上等階層流行,然後才到中、下階層。弗內斯馬克大膽下結論:「每當高踭鞋被引入一地區,那裏就會出現第一批精神分裂病例;愈多人穿高踭鞋,精神分裂愈普遍。」
德新社
專家之言
穿高踭鞋無疑令女性更有美態,但本港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穿高踭鞋會把全身壓力聚在腳趾上,尤其是尖頭的高踭鞋,可能令到腳趾變形、生雞眼、小腿抽筋、腰酸背痛,甚至患上關節炎。
關醫生認為女士們應盡量避免穿高踭鞋,若因工作需要無可避免要穿高踭鞋,也不應長時間穿着,四至六個小時就應換鞋。她建議職業女性可在辦公室擺放運動鞋,以便更換,讓腳部休息,下班時也可換上運動鞋離開;選購高踭鞋時最好買大半個碼。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