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及周六,財經報章差不多皆以頭條專題報道人民幣升值的事項,大部份歐美財經報道均指出,這次中央「出其不意」地將人民幣升值2%,整個行動是否真的「出其不意」般秘密則難講,但其升值幅度只得2%,真是出其不意地少。因此,有些報章生動地形容,這次中央如同只是拋一塊「骨頭」給那些炒賣人民幣升值的對沖基金。查實若無「特別渠道」獲利,僅靠這2%的升值,早前炒人民幣升值的,可謂只得「骨頭」吃。但筆者猜想,大戶應有不少其他獲利途徑。
歐美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已有兩三年光景,假若一些絕頂聰明人預早吸納相關的投資項目,例如人民幣、內地房地產或國內的A股,基本上「平均」回報不太理想,但若眼光獨到者,可能有不俗收穫,惟這卻與人民幣升值無關。故此,若單從人民幣升值的角度來衡量,年多前入市的,則不太化算了。
至於現時吸納人民幣的,則肯定是博中央這次將人民幣升值2%,只是前哨,用以測試市場反應,隨後還有更大的升值幅度。從近日歐美財經傳媒的報道,顯示不少市場人士仍預期國內會再將人民幣升值,粗略估計,它們預期未來人民幣的升幅由5%至30%不等。正如近日某些外資行推介國內的石油股時,是依據人民幣升值5%來計算,而不是區區的2%。
若購優尼科阻升勢
在這次人民幣升值2%行動中,中國海洋石油(883)可能是其中一個受惠者,首先,它不費吹灰之力,已可將收購優尼科的價格調高2%。同時,這次國內突然將人民幣升值,某程度亦可謂順應美國的要求,減低兩國之間的摩擦。雖然未必可令美國的貿赤大幅調低,但卻可紓緩美國政客們對中海油收購行動之反感。此外,早前本欄亦曾談及內地的海爾集團與其他公司聯手收購美國老牌電器生產商Maytag,可能引致部份美國人有酸酸溜溜的感覺,上周二,海爾已宣布退出這場收購戰,故某程度可減低美國政壇對中海油收購一事的不滿情緒。
可是一個重大收購行動,若動機並非從公司盈利為着眼點,而只是政治或其他目的,則最終會成為公司的負累。相信各位亦看過不少1+1=1或1+1=0的例子,正如當年香港電訊與盈科合併。故從投資角度來看,WilliamBlair基金沽清其持有的0.57%中海油股權亦不無道理。
走勢上,近日中海油在4.6-5元水平橫行,以走勢來看,若能以大成交衝破5元水平,則後市有望進一步上試5.5元。惟相信近日中海油的股價仍會受其收購優尼科一事,阻礙其升勢。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