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始作俑者」,日圓兌美元滙價上周因人民幣升值,出現近三個月來最大的一周升幅。由於日本經濟去年以來仍處於復甦、調整期,日圓若長期坐上人民幣升值的「順風車」,對日本而言並非好事。中國下一波的滙率改革,與對日的「財經外交」可謂息息相關。
早在美國高調要求中國重整人民幣滙率、以減少美中貿易逆差之前,日本財務省前次官、現任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已提出中國「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幣值」、鼓勵出口從而向全球輸出通縮的論點。前年二月,日本財相鹽川正十郎在西方七大工業國(G7)的會議上提案,要求迫人民幣升值;而在以前的G7會議,尚無討論非成員國貨幣問題之先例。
有利日貨出口中國
事實上,一九八五年九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遏制日本在全球刮起的廉價日貨出口狂潮,與日本簽署了迫使日圓升值的《廣場協定》。此後十年日圓大幅升值,被視為引發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之一,而日本政府近年則把國內的通縮,歸咎於「被過份低估」的人民幣幣值,並指日本近十多年對華貿易都出現逆差。
中日關係近年一直是「政(政治)冷經(經濟)熱」,中日政治摩擦頻頻,如果經貿關係隨之惡化,則東亞地區難有寧日。人民幣升值會削弱日商對華投資意願,但有利更多日貨出口中國,有助減少雙方經貿糾紛。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加大,日圓跟隨升值,將削弱日貨在歐美的競爭力,日本將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人民幣升值不僅有助紓緩「中國威脅論」的壓力,也是對日本展開「財經外交」的重要招數。
本報記者
(人民幣升值系列四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