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知 - 鍾偉民

無 知 - 鍾偉民

米蘭.昆德拉《無知》有這麼一段:「關於未來,所有人都弄錯了。人能夠確定的,只有現在的這一刻。可這說法真確嗎?……人有能力可以評斷現在嗎?當然不行。……如果我們無從得知這個現在,將引領我們走向哪個未來,我們如何能夠對這個現在說長論短?我們如何能說這個現在值得我們贊同、懷疑,還是憎恨呢?」

的確,我們習慣了用「邏輯」推論,以至評斷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認為今日的「因」,必然導致明日的「果」,譬如說,一家銀行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服務」,但同時不斷減少分行和櫃台的數目,在網上交易不普及的地區,按理說,每天到銀行排隊的人龍會越來越長,等待得到「服務」的時間越來越久,而怨氣,會越積越盛;只要競爭者出現,這些火遮眼的客戶,就會蟬過別枝,而且,在別的枝頭上盼着這欺客的大店倒閉;「關於未來」的「推理」,達到這個水平,算不錯了;但這家銀行,真會因為「怨氣」而倒閉?不會。它因為比別的銀行精刮,刻薄,利己不利人而有更多的進帳,它會永垂不朽。
一座城巿,同樣地,會不斷宣傳城中景點來吸引遊客;遊客,要遊景點,得坐計程車,這時候,問題來了:計程車,為甚麼寧願「吉車」開到碼頭和賭場,再耗上一兩個小時輪候接客?當然,他們不會希望客人到任何景點或者商店,他們希望遇上四五個男乘客,而他們,都是要到桑拿浴室或者夜總會的。為甚麼?因為載了一車這樣的「遊客」,司機就可以回家含飴弄孫,靠兼職扯皮條,頤養天年。真正的,數目龐大的遊客,尤其是女客,在街頭截不到只往妓寨的計程車,就會抱怨,對這座城巿,滿懷惡感。
景點越多,遊客越多,配套不完善,則怨氣越大;這座城巿,會走向怎樣的未來?「兩支大軍為了神聖的事業誓死相殘;但是把交戰雙方擺平的,卻是一種微小的黑死病菌。」昆德拉說。城巿的「繁榮」,會毀於「微小的黑色計程車」?應該不會。衰敗,就算在情理之中,卻總是在意料之外;我們都不能預見未來,而現在,是屬於無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