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果醬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黑莓果醬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葡萄酒以豐厚為尚,其來有自。
傳統的產酒區,包括著名的香檳、布根地、波爾多,以至德國全國,意大利中部北部等,都是涼氣候地區,不是每年都能種出充分成熟的葡萄,偶而遇上陽光充足,乾燥的夏秋、葡萄產量少而糖份特別高,釀出的酒色澤深濃、果味豐郁,丹寧充足而圓滑,這樣的葡萄酒,可以在陳年20-50年之後呈現出極其複雜細緻的香味,令人夢寐以求,神魂顛倒,不惜一擲千金以求。

到了二十世紀下半,新世界葡萄酒走向精品化,美國的富豪也染上了「紅酒癖」,美國人口味甚麼都喜歡大,又崇拜權威(因欠缺自身的修養,不辨好劣,須依賴專家意見),所以,凡獲名家品題的豐厚紅酒價格必暴漲。剛巧地球氣溫上升,要釀出濃得化不開,入口如吃果醬的厚酒比前容易得多。眾多酒莊負責人當然迎合市場需要,符合名家的口味,造出可以得到96分以上的酒……
只是,物極必反,過分豐厚的酒,只宜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卻並非理想的佐膳酒。太甜太厚的酒,如飲濃縮果汁,酒精度高,令人易倦,酒後昏昏。有很多次,要往酒裏放冰,才勉強能把酒飲下。
葡萄酒的最高境界,是均衡。甜、酸、澀都恰到好處。均衡的酒,即使酒體較薄,也輕柔可喜。一味豐厚澎湃,就不夠典雅;只是霸王,而非君子。

這是為甚麼波爾多一級酒莊之中,以拉斐(LafiteRothschild)居首,比拉斐豐厚的拉圖(Latour)只能屈居第二。當然,如果由現在流行的派克教徒口味來排名,拉圖名次一定會在拉斐之上!
至於近年流行的造厚酒方法,是把畝產量極度壓低、高溫發酵、並在全新橡木桶內進行乳酸發酵,令酒吸收更多的橡木味,甚至在第二年再換新桶,成為所謂200%新桶醞釀,然後入瓶前絕不過濾。
這樣造酒,最適宜梅鹿(Merlot)。強烈橡木味之下是濃縮的黑莓、咖啡、巧克力,入口圓滑而厚,甜美如果醬回味悠長。這瓶LaGomerie就是典型的新口味聖達美莉安紅酒,新酒的如黑莓果醬,尚算仍有典雅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