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恐襲活動推高投資風險

投資縱橫:恐襲活動推高投資風險

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上周三出席國會聽證會,談到美國經濟未來面對的風險,其中之一便是「恐怖活動」。翌日,倫敦發生地鐵與巴士爆炸,與上一次一樣,同樣是「三加一」,三個地鐵站與一架巴士,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爆炸。
第一次爆炸事件造成多人傷亡,今次則損傷有限,震撼力不及第一次,但給予人們的壓力則遠大於第一次。策劃恐襲者似在發出訊息──「他們無處不在,可隨時輕易地在英國的心臟地帶發動襲擊」。兩次的爆炸事件只是數周的時間,亦顯示他們的能力,以及新的襲擊隨時再出現。
英國政府與國民的想法是怎樣呢?相信是恐懼和憤怒交集。首相貝理雅走到鏡頭前,要求國民「如常地生活」,這正是問題核心,地鐵及巴士的爆炸事件,就是要讓英國國民人人自危,不能如常地生活,有居於英國的香港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倫敦已出現如「沙士」的效應,人們已減少出外。
貝理雅顯然面對極為棘手的問題,若爆炸事件持續發生,國人足不出戶的情況會變得更嚴重,會開始埋怨政府,亦會有更多人要求政府自伊阿撤軍,弱勢的貝理雅下台的機會也會增加。

港股雖強也要提高警惕

至於美國本土遇襲的風險亦正在提高,「九一一」事件周年紀念日前後,紐約以至華盛頓都可能是襲擊目標。倫敦遇襲可能未足以令投資者提高警覺,但襲擊若發生在美國,情況將不一樣。有了「九一一」事件的教訓,投資者都不應掉以輕心,尤其在港股剛以逾300億元的成交向上突破14700關的當兒,就更應防範樂觀情緒蓋過了危機意識。
港股上周五並未因倫敦恐襲事件而下挫,原因是人民幣突然升值,令投資者難以判斷兩樁事情會怎樣影響股市,加上有大量資金流入港股,恒指才可「獨善其身」,大幅造好。
資金流入或有不同原因,但相信主要以炒作人民幣升值為主,人民幣雖已升值,但升幅2%相對溫和,料不會令美國停止施壓,外滙炒家仍會以人民幣升得不夠為理由,再炒人民幣升值,故未來湧港的資金將更多,港股應可反覆上升。
然而,絕不要因為資金推高港股,便認為恐襲風險與港股無關,應有所警惕,並設定風險管理措施,最簡單的方法是減少過夜的持貨量。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