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J - 邁克(文化浪人)

頭文字J - 邁克(文化浪人)

將她的故事搬上銀幕或者改編漫畫,名字大可以叫《頭文字J》。J當然代表Jealousy,妒忌。
擅妒的女人古今中外非常多,只是大概沒有誰像她一般,翻起的醋雨酸風榮獲歷代劇作家再三眷顧,並且不停放大──可惜本身人氣太旺,否則一定被好事之徒改冠「謝麗絲」的粵語音譯姓名。你不會沒有聽過楊玉環,雖然不一定看過眾多不同長度的崑劇《長生殿》、梅蘭芳演的京劇《貴妃醉酒》、溝口健二的電影《楊貴妃》,甚至李翰祥導演李麗華掛頭牌的香港版。在瘦身蔚然成風之前,她的豐腴一直是穩坐美人寶座的條件,在歷史上和肯定合潮人審美標準的趙飛燕分庭抗禮。

第一個把楊女士從民間傳說捧進傳世文學的,是她死後十六年才誕生的詩人白居易。縱使沒有親身目睹過娘娘的一顰一笑,他盛年寫的《長恨歌》倒有一種歐洲宮廷畫師現場揮毫的味道,也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時空上最接近實況的寫真。在這首詩裏完全沒有醋罈子的蹤影,「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她在東宮西宮獨領風騷,「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一個具威脅性的對手也沒有。
然而白居易明顯是「文人多大話」的信徒。史料記載楊玉環十多歲入宮,先是壽王李瑁的妃子。壽王即唐明皇的兒子,一國之君看中了兒媳,千方百計要她出家做道士,再把她私有化冊封貴妃,才有了後來轟轟烈烈的愛情。所以就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處女形象合乎事實,與下一句「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之間,其實跨越了驚人的時間鴻溝──沒有十年也有八年。依此類推,拿着暢行無阻的藝術牌照跳過了爭寵的情節,一點也不出奇。
別誤會,不是因為我生性喜歡看熱鬧,才想盡辦法砌她生豬肉,硬把妒婦的帽子往她頭上扣。洪昇《長生殿》前半部,致力寫的正是波濤洶湧的後宮鬥爭,其曲折離奇,足以令《金枝慾孽》黯然失色。高力士最善於觀察眉高眼低,且看作者怎樣透過他的目光看貴妃:「嬌癡性天生忒利害,前時逼得個梅娘娘,直遷置樓東無奈,如今這虢國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須知道連枝同氣情非外,怎這點兒也難分愛。」他也真天真,情場如戰場嘛,廝殺中六親不認,親妹妹又如何,怎會肯孔融讓梨一般慷慨「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