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全周共上升了282點,雖然升幅不及前一周的500多點大,但整體市況卻極之強勁,尤其是上周五,在沒有新股上市及批股的情況下,大市成交高達310多億,此乃很久沒有見過的大成交。
在眾多藍籌股中,近日有點「斯人獨憔悴」的大笨象滙控(005),在上周五終於亦有點發力上衝的迹象。由於滙控近日在123-127元這4元內徘徊了3個多月,假若本周能大幅衝破127元水平,則以量度升幅計算,後市可望挑戰131元高位。相信部份朋友可能亦有察覺早前滙控有點停滯不前之態,從陰謀論角度猜測,不知會否與滙控的買賣差價由原本的0.5元收窄至0.1元有關。據一些美國股市的流通量提供者(Specialist)指出,自美股將買賣差價大幅收窄後,將股價推高已較為「吃力」。欲知進一步詳情的朋友,不妨一看上周五的「投資學堂」。
美國加息影響浮現
滙控股價停滯不前的基本因素,亦可從近日美國多間巨無霸銀行股公布的業績中猜到點滴。近年滙控不斷在世界各地進行收購後,除了令其市值增至全球第2或第3大銀行股外,亦促使其業務遍及全球,同時亦無可避免地有部份業務與其他美國超級銀行集團相似,這亦表示,其盈利增幅也與它們相近。
上周公布業績的多間美國大型銀行,均不約而同地反映美國聯儲局不斷調高利率後,對銀行股帶來的影響。由於近期美國的短期利率不斷上升,但長期利率卻維持偏低水平,亦即FlatteningYieldCurve,其結果是引致銀行貸款的利率,與給予存戶的存款利率,兩者之間的息差收窄了,因而影響了銀行的利息收入,這從Citigroup及BankofAmerica剛公布的業績可見其影響。以此推測,這次滙控在北美的業務,相信亦不會太驕人。
至於英國方面,撇開近日倫敦被恐怖分子襲擊的因素,據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的公布,英國的樓價已連續11個月下跌,因而促使英國第2大及第3大銀行RoyalBankofScotland及Barclays的股價回軟,故相對上近期滙控的股價表現已算不俗。若大家仍有印象,相信不會忘記在三、四月間,本港的大小銀行相繼公布2004年業績時,大部份銀行股皆出現歷來最大盈利增幅。筆者估計,除了新會計制度的因素外,若單以實質盈利來看,本年銀行股的盈利應不會有太大驚喜,不足以令其股價出現如地產股般大幅飆升。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