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輯的《頭條新聞》起,在每集播完電視版之後,增設了一個全新的網上播放環節,直播嘉賓訪問30分鐘,其間網友更可phone-in。現在的節目總長度,可說是從以往的30分鐘增至1小時。這看來是一件好事,建立多一個平台來擴闊節目的言論空間,但這會不會是有計劃謀殺電視版的先兆呢?請冷靜,筆者只是口痕,並不是收到任何小道消息。
剛過去一集訪問的嘉賓是梁家傑,話題是網上電台的發展。網絡電台,其實是利用現今的高速互聯網,讓網民下載有聲甚至有畫的節目。製作人若要製作實時下載的節目,技術要求不論在軟件及硬件方面也高一些,但是若要製作非實時下載節目,就連一個普通小學生也懂,用簡單的電腦器材錄製,最後把mp3放在server上即能做到,easy。
在香港,如果有一千幾百網友同時收聽某網台節目,已可開香檳了。相比起香港網民數目,收聽網台人數實在少得出奇。網台暫不普及的原因:一來,節目製作質素還未達專業水準;二來,收聽要install這樣,install那樣,並不如收音機般一按即聽;三來,若要在街上或車上聽,必須要預先download,不能直接收聽。總之,收聽網台暫時還是不夠user-friendly。
少人聽,影響力就小,毓民在商台鬧人和在網台鬧人是兩回事。在電視上不能講粗口,在網台上卻可以,根本沒有人有興趣管你。情形就是,現在根本沒有甚麼監管網台的機構,當然沒有發牌機制,更加沒有投訴機制,一切靠自律。
科技發展超速,不能低估,而且它永遠比法律行早一代。突然,出了一部網台影音電腦,收聽網台一按即掂,網台聽眾幾何級數而上,到時,被商台封咪,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