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年輕人破產數字急升,主要是因為理財失宜,欠下巨債所致。其實,年輕人要學懂理財之道,最重要的是先培養好個人理財習慣,以免遇到突發事件時,會對日常生活構成重大影響。
若我們能及早計劃,並緊記以下理財3式,必然可以輕鬆邁向成功理財之道。
第一式:列出資產負債表
年輕人應為自己制訂收入支出報告表,方便記錄每月的收支狀況。儘管年輕人的消費額有限,他們的消費次數卻住往非常頻密,積少成多下,有時直至查看月結單時,才驚覺過去1個月的花費不菲。因此,年輕人應記錄每天的開支,藉以警惕自己減省不必要的消費。
現今大部份年輕人僅把每月花剩的餘款作為儲蓄用途。按此種隨意的方法,可累積的儲蓄額通常有限,其實年輕人可考慮先從薪金扣除一筆款項用作儲蓄,餘額才用來消費。這樣做的話,消費時便無後顧之憂,又能確保每月可儲蓄穩定的金額。
第二式:按階段分配資源
年輕人擁有的最大資產是時間,以投資項目為例,歷史證明,股票的長線回報遠勝於債券和現金,而年輕人正好有充裕時間來安度股市的短期波動。
年輕人起步時,應以收入的1成作投資,目的是爭取實戰經驗,故不宜把目標定得過高及太長線。由於他們尚年輕,事業路向未明,太長線的投資會減低了投資靈活性。反而應待累積經驗後,例如到二十五、六歲時,才再重整投資策略及組合。當擁有較多資產時,年輕人可將當中的5%用作流動資金,20%用於每月儲蓄計劃,50%用於股票或股票基金投資,餘下25%則可放在其他投資工具上。
精明理財可收資本增值之效,市場上的投資產品多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如對投資運作不太熟悉,又難以抽空觀察市況,不妨考慮尋找專業人員為你建立策略性資產組合,以平衡投資風險及爭取理想回報。
第三式:為家人設置保障
保障計劃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假若身為經濟支柱的成員遭遇意外,失去工作能力甚至死亡,便會令家庭陷於困境。一項提供足夠保障的保險計劃,能為其家人解除燃眉之急及維持日後生計。不少人自恃年輕,認為保險對他們並不重要。但根據往例,很多年輕人遭遇意外後,往往成為家庭負擔。所以除儲蓄或投資外,保障亦是理財計劃中不容忽視的一部份。購買定期人壽保險(TermLife)保費較一般的人壽保險便宜,較適合年輕人投保。
MLC萬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