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之後:人民幣新匯價不利農民

升值之後:人民幣新匯價不利農民

人民幣在國際壓力下升值後,令人憂慮內地農業將繼中國在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第二波的衝擊。中國農產品在人民幣升值下,出口競爭力一如其他產業將會下降,另一方面外國進口農產品勢將以更低廉的價格進軍國內巿場,或會令農民生計雪上加霜。

沿海地區出口衝擊大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研究員李銳早在人民幣升值百分二的消息公布前已經指出,人民幣升值將不利中國農產品出口,抑制農業利用外資,導致中國農產品的國內外總需求減少。長遠來說,國內農產品的巿場價格將會下降,從而導致農產品生產總量,特別是糧食產量減少,令農戶的收入水平下降,其中農產品出口較多的沿海地區受到的衝擊將較內陸地區要大。李銳估計,若人民幣大幅升值一成,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增長速度會降低一成一,而國外農產品進口的增長速度至少會增加一成三至一成六,導致中國農產品的國內外總需求減少,最後,將會令內地農業損失了一百三十萬個就業職位。
李銳認為,雖然農民能以較低成本購買進口化肥、農藥等生產原料及工具,但他認為人民幣升值,整體而言對農業經濟仍是弊大於利。

好處是減農耕成本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主任白重恩認為,中國農產品的價格目前在國際巿場上已不低,在人民幣升值下其競爭力將會更弱。若人民幣升幅幅度加大,而政府不對國內農產品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農民收入將會受到更大損害。
不過,曾上書中央反映農民困難的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前黨委書記、現任「樂施會」中國幹事李昌平則認為,升值對農民生計有正面影響。「人民幣升值可降低農業生產原材料的價格,同時減弱目前工業產品過於依賴出口的外向型傾向,更滿足國內消費者和農民需求。」 本報記者
(人民幣升值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