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高科技醫療服務可以拓展為旅遊醫療服務,賺取外滙。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林順潮建議,未來本港可以透過公私營合作,發展一些如換肝、腦科及心臟科等尖端科技的第三層專科中心;除服務市民外,更可藉此拓展旅遊醫學,吸引旅客來港治病,賺取外滙,甚至以公私營合作興建一間第三層醫療的醫院。 記者:梁洵瑜
第三層服務是指高度繁複及需用尖端科技的治療,如肝臟、心臟、心肺及骨髓的移植;伽馬刀手術;複雜的兒童大塊腫瘤;愛滋病,以及一些嚴重燒傷治療等。當局日前推出《創設健康未來》諮詢文件,建議增加病人支付稍高的醫療成本比率、整合醫院第三層醫療中心、加強公私營合作提供服務及培訓等。
須集中足夠病人
該委員會屬下的第三層及特別醫療服務小組主席林順潮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第三層醫療服務要集中足夠病人,才可進行醫療技術研究及改進,不應每間醫院都做同一類的治療項目,所以醫管局應合併第三層醫療服務,由指定的中心提供,但贊成每個專科要有多於一個中心提供服務,才能有良性競爭。
他認為,醫管局未來更可發展部份第三層專科中心,在確保提供足夠服務給本地病人外,也可拓展旅遊醫學服務,吸引外地旅客來港治病,尤其是內地市民近年對醫療服務需求強大,藉此增加醫療收入。長遠可透過公私營合作興建一間第三層醫療服務的醫院,政府可在地價上作出優惠,規定預留某個百分比的服務予公立醫院病人,可更有效運用公私營的專科人才及資源。
至於政府建議第三層治療項目的病人要支付稍高醫療成本費用,有病人憂慮未能承擔如肝臟或骨髓移植等數十萬元的費用,林順潮稱,當局不會大幅調高治療成本的收費比例,「收費一定有ceiling(上限),唔會陰乾病人」,不會違背政府要照顧這類病人的承諾。
與大馬星洲競爭
私家醫院聯會副主席劉國霖說,若把本港發展為珠三角地區的醫療中心,出售高科技醫療服務存在困難,因本港無論薪酬、地價等成本都較貴,在價格上難與周邊地區如新加坡、內地及馬來西亞等推出的醫療服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