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與小獨裁者

小市民與小獨裁者

曾芳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碩士畢業生

在二次大戰期間,差利.卓別靈自導自演拍攝《大獨裁者》(GreatDictator),且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類似過去「流浪漢」形象的猶太理髮師,親切和藹又悲天憫人;另一個是卑鄙惡毒卻極為成功的獨裁者(造型一如當時的希特拉)。由於長相類似,猶太理髮師被昏愚的將士誤認為獨裁者,並趁機作了一場維護民主的「大演說」:「獨裁者會死亡,他們從人民處奪去的權力會重回人民手中,只要我們不怕死,自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這段演說道出了一切熱愛自由者心底話。不僅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反法西斯主義鬥爭中起了一定作用,更永遠是宣揚民主真義的號角,代表了小市民的心聲。
當英國向納粹德國宣戰時,《大獨裁者》仍未拍竣,隨後戰火四下蔓延:比利時被攻破,馬奇諾防線崩潰,敦刻爾克慘敗,法國淪陷。英國陷入苦戰。電影中明刀明槍的政治批判,及至後來希特拉大敗,令人不得不佩服差利.卓別靈的道德勇氣。
反觀香港自詡全職「politician」(可譯為「政治家」或「政客」)的當權者,又是否具備此等政治勇氣?新任特首曾蔭權在就職宣誓儀式後會見記者,聽到總理訓誡後,竟衝口而出:「這次我一定繼續努力,為香港的未來做出總理希望我做的事情,國家要求我做的事情,特別是我們香港市民的幸福,我一定全力以赴,很感謝、很感謝國家對我的信任!」
怪不得今年七一遊行日,一個「北京木偶」曾蔭權公仔,引起公眾會心微笑和掌聲。這幕特首更替劇目,由中央一手策劃,市民看在眼內,全無驚喜,且情節處處犯駁。前任特首董建華因「病」請辭,後卻委以全國政協副主席重任。新任特首一直身處權力重心,何以當時沒提出治港良方,還是一經中央提拔即醍醐灌頂,變得「聰明」了?
香港這小城出不了「大獨裁者」,但事事順應中央心意的「小獨裁者」卻幹得心安理得,自圓其說得頭頭是道。上任後首次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曾蔭權即強調「今後政府施政會以民意為框架」,而所挾持的「民意」,得出結論竟是「市民只重經濟,政治排位極低」,政府不會優先處理。此言一出,各學者紛紛質疑,民調本身的局限和當中的複雜統計方法,如此以偏概全實屬不合理。

○三年七一遊行人數逾五十萬,這民主訴求,政府為何聽不見、看不到?今年遊行人數無可否認的確銳減,但在一片唱好和諧、適逢新特首蜜月期、民主運動勢弱的情況下,依然有數萬市民堅持走上街頭,又是否代表了一種不可輕視的公民力量?
在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推行過程中,有人批評曾蔭權「隻手遮天」,似乎太抬舉他了。曾蔭權在中央面前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港卻多番強調要「強政勵治」、「政令必行」,令人聯想起那些「見高拜、見低踩」的政治諧角。
換了一個不得人心的政府,的確有助紓減民憤,但港人深明換湯不等於換藥。特首的撤換過程,只是一場場公關手腕,以「港仔」、「香港故事」包裝,實難獲認同。想不到反應遲鈍、性格懦弱的董伯下台後,換上了一個口甜舌滑、機心處處,換臉手段一流的「曾政客」。
《大獨裁者》尾段演說中有這麼一段,說得真好:
"Adecentworldthatwillgivemenachancetowork,thatwillgiveyouthefutureandoldageandsecurity.Bythepromiseofthesethings,bruteshaverisentopower,buttheylie.Theydonotfulfilltheirpromise,theyneverwill.Dictatorsfreethemselvesbuttheyenslavethepeople.Nowletusfighttofulfillthatpromise.
Letusfighttofreetheworld!"
「使人人有工作機會,使青年有前途,老年有生活保證,許多人面獸心就是靠這種諾言起家的,那全屬謊言!他們從來不會兌現這些諾言,永不!獨裁者自己自由了,可是奴役了人民。
讓我們為了實現這個諾言而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