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有沒有我們縣的廣場大和漂亮?」河南省周口巿太康縣大批農民,為縣政府的「形象工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喪失了賴以維生的耕地,大片良田和村落在官員令下,變成一個總面積達二十六點七公頃的廣場連房地產建設項目。其中,與縣政府大樓相望的大型廣場,面積達七點三七公頃,相當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六分一。
太康縣新建的「新區廣場帶住宅小區建設項目」,佔地二十六點七公頃,包括「人民廣場」、「休閒廣場」和房地產項目。其中人民廣場東西闊二百米,南北長三百六十五米,面積達七點三七公頃,噴泉、花壇、主席台等設施一應俱全;西面的「休閒廣場」,建有草坪、假山、亭台等。兩個廣場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十八米寬的馬路,中間還有一條五十多米寬的水泥路。雖然廣場建築得非常宏偉,但在日間經常是空無一人。
太康縣人口一百三十多萬,其中城區人口只有十二萬。按照中央去年初發出的通知,興建的休憩廣場面積不得超過一公頃。可是縣政府在去年三月,仍然斥資六千萬元投資興建廣場及其連帶項目。當局還計劃把坐落在廣場東側的朱莊村拆遷,投資建設「商貿村」。
地被徵用 農民不滿賠償
有受影響的村民直斥:「啥建商貿村,靠賣我們的土地賺錢才是真的。某些領導簡直就是土地販子,把我們攆走,一畝地給我們賠二萬五千元,他們一轉手就賣十五萬至二十五萬。」有被徵用耕地的農民則說:「要不是這個廣場,我們村一年還要多收二十幾萬斤糧食,廣場再好也不能當飯吃!」
還有消息稱,住宅區的開發商是太康縣城關鎮某位領導的親戚,在土地出讓和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縣、鎮的某些領導有「股份」,從中得益。
開發房產 縣官有「股份」
不過,周口巿和太康縣卻否認村民上述的指控,還駁斥揭發該宗新聞的北京《百姓》雜誌,指有關報道純屬「憑空揑造」,更揚言「保留向中宣部反映情況的權利」。
北京《百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