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擁有無瑕的面容,是不少人的夢想,但鼻癌患者卻無可避免要割開面皮及鼻骨來清除腫瘤,即使能活過來,但也要忍受臉上的巨型疤痕一生一世。有醫生提醒巿民,若經常出現單邊流鼻血、鼻塞等情況,應及早求醫,採用嶄新的微創手術切除癌細胞,否則將不能免卻「開面」之痛,甚至眼睛也要摘除。 記者:張嘉雯
「流吓鼻血以為好小事啫,點知流咗幾個禮拜,就去睇家庭醫生……後尾先知係咁嚴重。」三十多歲的黃小姐,九八年初因持續流鼻血求診,輾轉發現患上鼻癌的一種——前顱底癌,需要切除癌細胞及嗅覺神經,「如果要開面,有疤痕,會好影響自信心,人哋唔介意,自己都會介懷。」
本港每年約有五十宗鼻癌新個案,成因不明,男女比例相若,患者年齡由十五至八十五歲,當中包括前顱底癌;鼻癌比常見的鼻咽癌可怕得多,不但防不勝防,而且電療及化療均無效。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袁寶榮解釋,前顱底是鼻腔和前腦之間的位置,腫瘤可分為不同種類,患者初期會出現鼻液帶血、鼻出血和鼻塞。當惡性腫瘤體積增大並入侵附近組織,就可能出現頭痛、面部痛楚和視力模糊等症狀。
傳統手術需要把臉及鼻骨割開,再以開顱術揭開頭顱將腫瘤切除,康復者會有嚴重面部創傷、疼痛及腫脹,出現永久面部麻痹,面容變形及留下疤痕,造成重大心理創傷。
該學系九六年開始以微創內窺鏡顱鼻切除術,為十二名年齡介乎二十八至七十六歲的病人進行前顱底腫瘤切除手術,免卻病人在臉上開刀之苦,病人在手術後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其中一人在顱底復發,另二人因腫瘤轉移死亡。
現階段復發率較低
新手術適用於腫瘤未擴散的患者,手術需時四至五小時,其後住院七至十天,手術時間較傳統少一至兩小時,住院日子少三天,現階段的復發率較傳統手術為低。
同樣患上鼻癌的謝小姐,因為良性瘜肉突然變為惡性,而且擴散至眼部,所以只能接受傳統手術。袁寶榮提醒巿民,若懷疑患病,應盡快求醫,否則新手術並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