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獲利貨環伺國企難大升

英之見:獲利貨環伺國企難大升

人民幣忽然升值,果真是出奇不意,隨之而來的訪問,當然是圍繞受惠股份的選擇。理論上以人民幣為收入,而以外幣支出的公司,或者是資產負債表上有錯配的公司最能直接受惠,甚至商品股亦有可吼之道,中國購買力上升,會刺激海外的價格。
但與其亂點受惠股,倒不如以今次經驗作例,來展示應變的技巧。而且筆者頗有信心,今次應該是好消息出貨,而不會有大幅突破向上的場面,這兩天國企股早已飛沙走石,獲利貨環伺,不易有大升的機會,加上今次機制變動之後,以中國政府的公信力,短期內升值憧憬大減,股市動力會減弱。
每次突發事件,剛好都在電腦前,可以即時體驗外圍市場的變化。筆者衡量輕重的先後次序,一向是先以外滙市場為主,債市為輔,之後才是商品價格及股市。消息傳出之後,很明顯是外滙先行反應,美元兌日圓急跌,繼而帶動歐洲貨幣,跟着股市債市才有反應,商品價格最落後,引證市場愈大,效率的確愈高。

把握機會沽英鎊

今日早上相信塵埃已落定,假如一切在盤算之內,美股甚可能先高後低,不過最有參考價值的還是滙市的走勢,歐元、英鎊等,在短期內其實沒有大幅反攻的空間,一如所料不能在高位企穩,便證明了市場看法沒有大轉變,並不以為人民幣長升長有。
最失望的其實還是油價,滙率變動之後,期油價格才微升三四十美仙,中國購買力增加仍是只得如此反應,反映基本因素短期向淡。最近每次庫存數據之後,油價總是向下,便證明了早前已是超買見了短期頂,估計稍後至少會跌向55美元。
商品股近幾天偷步上升,可是商品價格卻乏力,早已令筆者相當奇怪,一定要佩服春江鴨的見地,但昨晚商品價格已不容有失,消息傳出後最終不升,就證明最低限度短期已轉勢。
大家在今次準備殺入大市之前,不妨先加留意這些變化,不用十分雀躍,這個改變並不完全是意料之外,又未必有動力持續,審慎為上才是正路。至於筆者第一個反應,其實是把握機會沽英鎊,始終喜歡逆向思考。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