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者提出一個頗有趣的問題:7月份的本地基本因素與6月份沒有多大改變,但為何港股的表現卻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是應驗了「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詛咒,還是港股本身的吸引力到現在才被人發掘呢?
一直以來,除了一些明顯的大趨勢(如97金融風暴、03年沙士後的經濟復甦),我才會將本地基本因素融入股市分析內,否則此等因素對港股影響極微。事實上,港股一直受外圍環境影響多於內在因素,所以一些內在因素極其量是市場用來解釋股市升與跌的包裝工具。故即使內在因素沒有改變,股市表現亦可判若雲泥。
今次港股的升浪,我早已為大家作出預告。平情而論,有時候我們不應太在意究竟是甚麼原因去令股市上升,因為股市已升了上去,即使我們知道是甚麼原因,用處也不大。反而我們應該多訓練自己去預測將來發生的事,因為這是思維訓練的一種,也是在股海中致勝的一大要素。
的而且確,本地基本因素沒有改變,但為何港股卻能開展一浪高於一浪的升勢呢?
首先,就是因為本地基本因素沒有明顯改變,因此投資者亦認為港股升破6月尾高位14365的機會不大。後來港股成功突破此阻力位,淡友便不得不進行補倉。其次,目前對沖基金的策略並非真的做對沖,而是跟勢炒作。由於港股氣氛突然好轉,它們為爭取表現,也要趕緊追落後,因此不少落後的股份亦被基金追捧。
追落後留意公路股
再者,相信大家不會忘記,本地其實已累積了龐大的投資購買力,問題是此動力何時被引發出來。我相信購買力到目前仍未全面投入市場,因此股市大漲小回的局面仍會繼續。
事實上,我認識的一些大行經紀都不約而同表示,目前買貨者都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及傳統基金,散戶參與的比重仍然很小。因此,目前市況仍處於一個安全水平。
不過,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小投資者對藍籌的升浪始終不大熱衷,他們要等國企及細價股開車,始有興趣參與。就國企而言,雖然指數昨日由原材料股份帶動而升至接近5100點,但仍較歷史高位有一段距離。
當然,現階段此類股份不可與高峯期同日而語,但以如此氣勢,應當尚有值博空間。如果是追落後,暫時公路股及電力股仍有不俗概念,尤其前者有強勁現金流,加上市場重提人民幣升值概念,更值一博。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