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公營醫療體系改革方向正確 - 何洋

蘋論:公營醫療體系改革方向正確 - 何洋

近年,本港公共醫療開支高速上升。香港人口急劇老化,香港人過度依賴公共醫療服務和成本增加等因素,估計這種趨勢將持續。
政府眼見本港公共醫療服務持續發展將因開支猛增而備受考驗,早些時候對現有公共醫療服務架構做過檢討,希望為未來的發展確立新方向。政府近日發表題為《創設健康未來》的討論文件公開了檢討的結果。
要解決公共醫療開支需求大增的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增加撥款。但我們只要看到現時政府在公共醫療用途上的巨額支出,不難會明白此路是不通了。上一個財政年度的開支為三○二億,佔當年經常性開支的百分之十四點四。換一個角度來看,開支的幅度同樣驚人。現時每一百元的稅收,便約有二十二元投放在公共醫療之上。
不對目前的公共醫療體制動大手術,沿用現時的制度並增加撥款,可能出現的負面後果包括:(一)若其他支出保持不變,公共醫療開支因應未來的需要而增加,財赤問題勢必惡化;(二)在現有政府開支中重新調配資源,增加醫療撥款,就表示其他用途的經費必須相應調低,令一些同樣重要的政策目標難以落實。
有鑒於此,該份報告明確指出,現時醫療服務主要靠政府來支持的局面必須扭轉。綜觀整份長達七十多頁的報告,可以看出政府的整體改革思路,是希望透過用者自付、能者多付的原則提高收費,把部份病人分流到私營醫療體系,從而把有限的資源更好地使用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士身上。這樣做同時也望可騰出更多讓私營醫療服務得以發展的空間。我認為政府的改革方向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