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出醫療改革諮詢文件,由於沒有提出融資方案讓市民考慮而備受批評,但原來是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刻意安排,藉以避免這次醫療改革胎死腹中。他昨日坦言過去政府多次醫療改革報告均無法推行,死穴就是當局每次「一開始就講錢」所致。
周一嶽昨與傳媒聚會時稱,現時本港市民使用的醫療費用合共五百億元,而三百億元和二百億元分別用於公營醫療及私營醫療市場,即每名市民每年的平均醫療費用為七千元,而用於公營及私營各約佔四千元及三千元。若未來本港的醫療服務模式能打破現時公私營割裂的情況,當局就可把五百億元資源放在一起靈活調配。
盼先討論服務模式
究竟未來可透過怎樣的融資方案,能夠靈活調配現時的五百億元及估計三十年後約為二千多億元的醫療資源?他強調,以往政府推出多個醫療改革及融資報告都無法實行,失敗之處就是「一開始就講錢」,若談及金錢市民就很難及願意繼續討論醫療服務改革,所以他今次故意避談融資,盼市民可先討論服務模式,至年底時政府才會提出融資方案。
他昨早出席電台節目後,被問及以保險作為融資方案是否較好時稱,可行方法不僅是保險和儲蓄,也可透過組合做法;又指未來若要加稅處理增加的醫療資源,並非最好選擇,因會增加中產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