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國企海外併購的背後利益 - 張華

解讀中國:國企海外併購的背後利益 - 張華

多家中國國企近期相繼在美國推出龐大的收購計劃,其中以聯想集團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以及中海油提出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的計劃最受矚目。這些收購行動,除了國企本身的商業考慮外,背後還有國企負責人和北京當局的重大政治利益。

負責人提升地位捷徑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部份國企確實很有必要到海外投資,尋找更多商機,進一步擴大版圖,至於是否有必要花逾百億美元收購歐美公司、這些收購是否合算,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這些龐大的併購計劃,若非為北京帶來巨大的政治及外交利益,即使商業上多成功,又或為企業帶來多少盈利,也不會獲得北京方面批准。
最熱衷推動海外併購計劃的,首推那些國企負責人,這是他們擴大地盤、提升黨內地位的捷徑。首先,用來併購的資金多是國家的,被濫用、浪費的機會本身就已很高,而對那些國企負責人而言,「不花白不花」,自己不花,別的國企也會花掉,倒不如自己先據為己「有」。第二,併購計劃涉及的資金愈多,意味着國企負責人將來控制的地盤、資源就愈多,其權力、黨內地位就愈高和愈穩固。換言之,國企負責人可以透過這些併購計劃,輕而易舉地把國有資金,轉化為他們掌握的政治和經濟資本,因此他們都傾向龐大的投資項目。在此情況下,併購計劃一個比一個龐大、一個比一個誇張,自然也就毫不奇怪了。

北京政治外交上得益

當然,若非北京在政策上開綠燈,這些國企負責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搭上「海外併購潮」這趟順風車。對北京而言,龐大的海外收購行動至少在政治和外交上有以下好處:
第一,減少貿易逆差,紓緩人民幣升值壓力。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很依賴出口和外資,因此無論面對多大的壓力也不會壓縮出口,在此情況下只好放寬資金流出的限制,容許更多的海外投資,藉此減少貿易順差,紓緩人民幣升值的政治壓力。
第二,北京開始意識到「經濟牌」在歐美社會的政治威力。北京以為,只要中國企業在美國有龐大的投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對美國和美國人也有好處,自然會對白宮和美國國會形成壓力,甚至可以減輕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疑慮。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