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均受脫髮所困擾。一項調查發現,脫髮問題甚或減低求職者獲聘機會,四成多受訪僱主更稱不會聘用脫髮的求職者擔任前線客戶服務工作;兩成受訪求職者則坦言會因為脫髮而放棄面試機會。有醫生指出,脫髮成因很多,包括遺傳及營養不良等,提醒市民應向醫生求診,避免誤信坊間缺乏醫學根據的生髮產品。 記者:黎國剛
皮膚科專科醫生何天儀昨日在記者會稱,一般人每日脫髮五十至一百條屬正常現象,但若出現嚴重脫髮,令頭髮稀薄,就應小心注意。不少人或以為只有男性面對脫髮,其實不然,本港約有一百三十萬男士及八十多萬女性面對脫髮問題。
何天儀解釋,脫髮成因甚多,包括遺傳、不適當護理頭髮、疾病、藥物影響、營養不良及壓力等,當中以「遺傳性脫髮」(又稱雄激素禿頭症)最普遍,七成半至九成半人的脫髮屬此類,主要是受男性荷爾蒙影響,令某些仍處於新生期的頭髮毛囊提早萎縮,頭髮因而變得稀薄。
她說,男性脫髮多在青春期至三十歲開始發生,脫髮症狀由「M字頭」、頭頂稀薄、髮線向後移成「地中海」,最後成半禿頭。女性脫髮則多在青春期至二十多歲開始,另一高峯期是四十多歲,主要由頭頂漸變稀薄。她強調,脫髮問題會打擊個人自信、自尊心,甚至影響日常工作及社交生活,應予正視。
針對脫髮問題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全球最大藥物公司之一──美國輝瑞公司,上月中委託JobsDB.com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分別訪問了一百一十多名僱主及五百名求職者,結果發現三成半僱主認為脫髮會影響其對求職者的印象。四成三及兩成六僱主分別稱不會聘用脫髮的求職者擔任前線客戶服務工作,以及需要代表公司出席重要會議的經理職位。
兩成人因脫髮放棄見工
調查又發現,五成六受訪求職者認為脫髮會影響僱主對他們的印象,兩成人稱會因為脫髮而放棄面試機會。六成人更稱,即使型如藝人劉德華、美如李嘉欣,若出現脫髮,也會減低獲聘機會。
要解決脫髮問題,她提醒市民應及早向醫生求診,避免誤信坊間缺乏醫學根據的生髮產品,以致延誤治療,得不償失。現時透過拉頭皮手術、植髮及使用含西藥Minoxidil成份的生髮水等,均可有助治療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