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批評他「書生氣」?

誰批評他「書生氣」?

司徒華

在《浮桴記》之三,練乙錚記述:在○三年七一大遊行前夕,鬥爭升溫,他覺得政府將會犯大錯,提出不要鬥爭,要大和解。「組內一位重要同事批評我:『阿Joe,你書生氣。』」
我讀到時,心裏納罕,這位「重要同事」是誰呢?他竟然這樣老氣橫秋,以毛澤東罵知識分子的話,去批評練。他大抵是很不「書生氣」的罷?
中央政策組中,較多人知道的是劉兆佳、曾德成,未知可否算是「重要同事」?但從上下文來看,不會是他們兩人。因為在這次會議上,劉如常不在;至於曾,練其後與他詳談大和解的觀點,「曾悶悶不樂,沒有表示甚麼,但很留心聽」。
直至讀到最後的幾篇,練談到組中的其他的人,我才推測得答案來,並認為雖不中亦不遠矣。
○一年,中央政策組三個全職顧問之一的白景崇離職,李明堃接替。練描述李:「李明堃加盟,而我很快就被打成『右派』,靠邊站了」;「李堪稱『保守親中』,立場原則性比劉兆佳強,路數和劉一樣」;「劉、李的政治是狹義的黨派政治,以壓住反對派、建立『穩定的執政聯盟』為目的」;關於示威人數,「李說:『……特區政府也要有自己的數字,你要從國際鬥爭的高度看這個問題啊!』」……。
這樣的一個人,以「書生氣」衝口而出去批評他人,恐怕是難免的罷?

我與李明堃相識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下半頁,交談過,卻來往不多,只記得一次曾到他在跑馬地的家去取稿件。後來,據聞他與劉兆佳做了鍾逸傑的智囊,去為港英設計推行地方行政的策略和計劃。自此,便再沒有見過面。
在印象中,那時認識的他,是一個拘謹有禮、言語溫文、少見高談闊論的學者,倒很帶有一些「書生氣」,卻毫無霸氣。倒想不到,他在中央政策組裏,竟鬥爭性那麼強,去批評別人「書生氣」。是以前看不清他的臉目,還是他後來變了呢?「易漲易落山溪水」!
在《浮桴記》,我看見了曾德成的另一面,改變了以前對他的一些觀感。想不到,他在中央政策組裏,也並不工作得愉快得意。
一口氣寫了十篇讀後,刊出時第一、二篇合併為一篇,因而見報只九篇。似意猶未盡,但也該擱筆了。《浮桴記》最後的四分之一篇幅,約一萬字,是談中央政策組中的一些人和事的,除李明堃外,我少有觸及。這一部份也很有參考價值,藉此可知高層的一些運作細節和工作氣氛,觸類旁通,去了解一些公事大事。
我要感謝練乙錚!感謝他勇敢地坦率地寫了這一篇長文,讓我可以藉此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並順着他的思路,去回顧了回歸八年以來特區的種種。當然,我還有好一些並非由他引發出來的觀察和想法,沒有在讀後中寫出來。
據悉,這些讀後見報時,他不在港而往紐西蘭去了。希望他回港後,能夠讀到,並歡迎他公開或私下,提出對我的回應的回應。(全文完)
──讀練乙錚《浮桴記》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