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在本欄介紹了《麥肯錫季刊》(TheMckinseyQuarterly)所發表的「全球企業主管調查」,刊物列出了全球企業高階主管所提出的未來五年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十大趨勢」,排在頭二位的趨勢是:「發展中國家逐漸富裕」和「科技創新的腳步加快」,這兩項趨勢,均有81%受訪企業主管認為對企業獲利最為重要。
創新科技中,又以哪方面的科技,在全球經濟中,有最大的營收成長呢?
《麥肯錫季刊》的調查報告指出,最大的成長產業是醫療、保健、製藥,佔受訪者比率22%,其次是能源、採礦,佔受訪者17%,再次才輪到資訊、通訊、金融服務等等。
為甚麼醫療、保健、製藥會成為最受重視的創新科技呢?原因是人類的科技,已從針對外在世界、企圖控制我們的環境,轉而針對自己身體與心智的世界,企圖以各種方法改進以至改造自身,主導自己的演化之路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史塔克說:「科技開闢新境的下一站,就是我們自身。」
這場演化革命早已開始,百憂解之類的抗憂鬱藥物,可影響人的個性與心境;威而鋼的出現,改變了新陳代謝,使人類可以控制自己的性能力。下一波是美國多家藥廠正努力研發的新藥:「增強記憶藥」。
據悉,估計在二○一○年之前,這類新藥就可以通過臨床試驗而成功生產。倘若這種藥問世,它的轟動相信威而鋼也會黯然失色。一些屆垂老之年而記憶力減退的人士固然要服用,那些要爭取考試成績的學生會躍躍欲試。
醫療、保健、製藥的突飛猛進,主要來自對人體基因的調控。賓州大學教授史溫尼的團隊已通過基因調控,創造出一種「阿諾舒華辛力加鼠」,這種鼠的頸部比頭還粗,身體比例有如公牛,不僅肌肉結實有力,而且活得比較久,受傷後的癒合能力也較強。這種技術若應用於人類,下屆奧運就會出現大量破紀錄的基因調控運動員了。
IBM公司投下一百二十億美元,進行「人類基因定序計劃」。今年IBM推出最新一代超級電腦「藍色基因/L」,效能比當年擊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巴洛夫的「深藍」還要強一千倍。
IBM副總裁豪恩說:「如果藍色基因/L能夠解開蛋白質摺叠之謎,它將是人類醫學上的里程碑」,那時你走進醫生的診療室,花十美元他就能以電腦釐清你的基因構造,鎖定你的致病因子,然後再開出最適合你的病況與基因組成的藥物。
美國「國家科技獎章獲獎人」柯茲威預測,再過幾十年,人類平均壽命將延長到一百二十歲,絕大部份疾病都能預防或治療。
《華盛頓郵報》記者喬爾.蓋若(JoelGarreau)最近出了一本新書,綜合報道了近年來生物醫學科技種種最新成就與嘗試,所描繪的圖像,似預告了人類未來的面貌。
這本新書是:《RadicalEvolutions:ThePromiseandPerilofEnhancingOurMinds,OurBodies──andWhatItMeanstoBeHuman》強化人的心智與身體,對人類的意義,並非全屬正面。它既是轉機,也是危機。
有人認為,人類科技果真發展到這地步,就等於形同具備上帝般的力量了。這不但將人類的貧富不平等擴展到人的與生俱來的心智與身體上(有錢人可使自己的智力與體力比窮人更強),也會使人們從此不再將生命視為恩賜。這恐怕不是一個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