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時天空是蔚藍的,以往物理學家會解釋,由於太陽射線中的藍光折射程度比紅光強,所以天空是藍色的,但這個理論只答對一半,解答不到太陽紫外線的折射程度也很強,天空怎麼不是紫色的?美國喬治亞科技研究所的工程學教授史密斯在七月號《美國物理雜誌》發表文章,首次以科學角度解釋人為甚麼會看見藍色的天空。原來另一半的答案是跟人的視力有關。
感應不到紫外光譜
首先是太陽射線包含了彩虹的所有顏色,但當陽光照射入地球大氣層後,遇到氮和氧粒子就會折散,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外光會比波長較長的紅光和黃光折散得更厲害,所以我們抬頭望向天空,看到的應該是折散程度最大的光;但人體的視網膜有五百萬個負責辨別顏色的錐體,它們對天空中的藍光和紫外光只會產生藍色和白光的神經反應,所以人望向天空就只見到藍色。
史密斯教授說:「人們通常會指是由於太陽的光線中,波長較短會較波長較長的折散得更強,但另一半的解釋卻常被忽視:眼睛是怎樣感知光譜。」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