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表示,政府擬在未來向私營醫療購買基層醫療服務,如門診或家庭醫生等,定要加強監管私營醫療服務,確保不會出現濫收費用及「拖症」等問題,這樣當局才有信心以公帑資助私營市場。有私家醫生認為,當局若要這樣做,就必須放寬私家醫生賣廣告的規限。
當局日前推出的醫療服務改革「創設健康未來」諮詢文件,建議透過私營醫療系統提供部份基層醫療服務,醫療界一直估計當局或會以門診外判及以部份費用資助家庭醫生等模式推行,衞福局局長周一嶽昨日稱,未來會研究包括醫療保險制度及私營醫療收費及服務等監管。
他昨與傳媒聚會時說,若未來透過加強私營醫療參與進行服務改革,必須審視私營服務,包括收費透明度、服務水平等,例如要有機制監察醫生有否「拖症」等。他承認監管私營市場相當複雜,但政府也要確保公帑用得其所,私營市場要改善有關服務水準及收費等,政府才有信心購買其服務。
當局今次決心較大
有份參與制訂服務改革報告的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兼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史泰祖認為,政府未來若能落實購買私營醫療服務,例如把診所外判或資助家庭醫生等,當然可以監管私家醫生服務及收費;若沒有落實計劃,政府則不宜監管私營市場。
至於報告鼓勵私家醫生開設二十四小時門診或家庭醫生聯營服務,他認為一旦實行報告內建議,私家醫生自然會看市場需求提供服務,但政府應着力推廣家庭醫學在預防疾病及全人治療上的好處,改變市民習慣看不同醫生的牢固想法。
醫管局前專業事務及人力資源總監高永文昨在商業電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節目上稱,今次的改革方案是政府首次開宗明義為公營醫療重新定位,確立公營醫療服務對象,反映當局今次執行決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