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莘莘學子開始張羅新學期的課本之際,中國官方新華網踢爆:長期以來壟斷教科書發行的新華書店,原來是官員腐敗的溫床﹗山西、廣西、江西、四川等地接連有新華書店高層官員,藉出版及發行教材受賄、貪污及牟取暴利,名副其實成為學生及家長的吸血蟲。
地處山西省呂梁山區的臨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臨縣新華書店原經理高生榮在任上,通過書店結算員或直接向臨縣各鄉鎮學校收取貨款三千八百多萬元,只有二千多萬元入帳,還有一千一百多萬元被他胡支亂花、近七百二十萬元被他據為己有。
向書商索回扣高達30%
新華書店官員巨貪榜(見表)令人觸目驚心,主要是壟斷教科書發行令新華書店得以「橫徵暴斂」,向書商索取高額回扣。這些回扣名義上稱為發行費,比例一般為一成半至兩成半,部份更高達三成。與此同時,新華書店又向學校「輸出」腐敗,將購書回扣直接交給學校領導或經辦人員私分。
江西省審計廳最近發現,當地大學購置書籍時普遍會私分回扣,回扣主要來自新華書店和一些直銷書商。四川去年爆出的高校購書腐敗案亦與江西的情況類似,其中購書回扣高達三成,十三所高校中三十六名幹部或工作人員被立案偵查,三名縣處級幹部貪污受賄一百萬元以上,涉嫌犯罪總額高達一千二百多萬元。
四川省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處副處長鄭君說,購書回扣等高校教育腐敗問題,原因在於學校設置權力時缺乏制約和監督功能,權力一旦過於集中,便容易為腐敗滋生提供溫床,但更根本的,還是當前教科書的壟斷經營。
專家認為,要鏟除內地出版發行界腐敗現象的根源,應從制度入手:一是打破壟斷,鼓勵民營書業,以及外資注入中國圖書發行,尤其是教材發行市場;二是新聞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制訂相關政策,根據教材的印碼和銷量,在考慮出版社及圖書商合理利潤的基礎上,制訂最高限價,減少圖書定價與實際銷價的差距,使購書回扣變為無利可圖。
鏟除腐敗應從制度入手
更重要的是,學校如果每年對當年教材及輔導材料的價格進行公示,接受學生、家長監督,甚至教育、新聞出版部門每年舉行聽證會,來確定教材及輔導材料價格,才能斬斷新華書店的貪官伸出的魔爪。
新華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