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號稱全球最大規模房地產上市集資項目的領匯基金,受訴訟阻延七個月後終可重新安排招股。終審法院昨裁定房屋委員會把商場及停車場設施出售不違《房屋條例》,領匯上市合法,駁回公屋居民盧少蘭的上訴。市場人士估計領匯本年上市,資產估值最少較去年高一成。學者及公屋團體則指領匯案對房委會及港府是重大政治挫折,顯示上市計劃不堪一擊。 記者:羅偉光、梁瑞珮、劉碧思
終審法院昨就領匯案作出終極判決,五名法官一致裁定房委會將轄下大部份屋邨商場及停車場設施出售的做法,屬權力範圍之內。首席法官李國能指出,《房屋條例》沒有規定商場及停車場等設施必須由房委會直接提供,即使透過領匯提供,房委會亦已盡了對居民的法定責任。
擬10月招股11月掛牌
終院作出判決後,領匯將可重新啟動上市程序。市場普遍認為房委會因禍得福,領匯去年底上市時資產估值約三百多億元,中原測量師行聯席董事張競達表示,零售商舖租售價過去半年累積升幅不小,相信領匯總資產值平均有約一成升幅。去年領匯上市房委會預計可套現二百一十多億元。
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亦指,若領匯去年上市「會賺少好多錢」,因地產興旺,今年估值應遠高於去年。
雷鼎鳴又說,粗略估計領匯上市可為整體社會帶來四十億元得益。
將評估所有法律風險
接近領匯承銷團消息人士透露,為免再面對訴訟,領匯會先進行法律分析(legal analysis),評估所有法律風險才啟動重新上市程序,另須向港交所遞交截至今年六月底止的最新財務報表,目標是十月招股,十一月掛牌。房委會產業分拆小組下周五開會,討論重新上市安排。
領匯資產價值因市道好轉而水漲船高,不過學者指房委會須付上沉重政治代價。身兼房委會成員的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指出,房委會不能清晰表達私有化對商戶及居民的好處,面對訴訟即陣腳大亂,「房委會受到好大政治挫折,突顯董建華政府無能。」
房屋政策評議會認為由於領匯上市前沒有充份諮詢居民及商戶,致令上市計劃不堪一擊,該會主席鄭清發認為,當局應吸取大意失荊州的教訓。全港公屋商戶總會主席陳永成要求領匯承諾上市後首兩年凍租,同時改善商場設施以吸引顧客,才可考慮加租。
孫明揚:會吸取教訓
面對種種批評,港府官員對勝訴反應審慎,身兼房委會主席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稱會吸取教訓,重新上市時在披露風險方面不會掉以輕心,他又說相信市民認購領匯的情緒不受訴訟影響,當局對上市時間沒有死線。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表示,會盡快安排領匯上市,而港府在許可的情況下會繼續出售公共資產。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表示,會繼續研究房委會出售物業及政府注資房委會的做法,有否違反公共財政條例,以阻止政府賤賣資產。
案件編號:FACV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