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遇友人潘先生,他問道:「你的澳門美食城一共有多少層?」
「四層,地下的店舖不包括在裏面,現在是莎莎在賣化妝品。」
「為甚麼不把它也租下?」
「太貴,一個月五十萬,只有他們才付得起。」
「那四層開甚麼餐廳?」
「一字樓賣高級牛肉,比較貴,叫『飛苑』。二字樓是著名的『詠藜園』,不必介紹,擔擔麵頂呱呱。三字樓有三家,拉麵和咖喱店、甜品店,還有價錢便宜的壽司。四字樓賣的是最新鮮的魚和肉,要吃刺身也行,不吃生的,就燒給你,所以叫『欽點燒』,當客人是皇帝。」
「現在日本吃的已經差不多都有,如果在澳門要開多一家,賣甚麼才好?」潘先生問。
我想也不必想:「開鰻魚舖呀!」
潘先生覺得有點道理:「是的,賣鰻魚還是可為的。」
「香港的日本店甚麼都賣,鰻魚也有,只是其中一部份。真正的日本店很專門,賣魚生就只賣魚生,鰻魚是鰻魚,開的是專門店,我們這裏還沒有。」
「會不會很單調?」潘先生問。
「鰻魚絕不單調,有蒲燒和白燒,前者是浸甜醬烤出來,後者只撒鹽燒烤,鰻魚還可以烤牠的腸,苦苦甘甘,很好吃。又能用鰻魚來做雞蛋塊,又有鰻魚煲等等,數之不盡,絕對夠品種開一家專賣鰻魚的。」我說。
「你這個主意,說了出來,不怕別人搶着先開嗎?」「選最肥的鰻魚,請正宗的日本師傅,對得起自己的要求,甚麼人來做都可以,這個城市,容納幾家是沒問題的。」我說。
潘先生覺得對,大家開始計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