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冼麗婷
攝影:王子俊
小時候我住鄉村,一年夏天,我無意間搗破屋裏麻雀巢,雀爸爸雀媽媽保命飛走了,剩下三隻剛出毛、吱吱叫的孤雛。
我又內疚又難過,天天到後山捉毛蟲、蟋蟀餵哺雀兒,看着牠們羽翼漸豐,終日盤旋我左右討食物。我以為人雀永不分離,一天,隔壁兇惡老貓踩進我家,小麻雀大驚,朝屋外一飛沖天、從此不再回來。
長大後,我依然喜歡養雀,今年四月尾,我二萬五千平方呎的雀園裏,有兩隻稱為鵟的獵鷹BB出世,大B在破殼而出一剎,當刻我真有當父親的喜悅。
………………………………
十年前,大B父母從英國進口香港,由私人飼養,兩年前遷到我的雀園。這種鷹兩性恩愛,會含肉互餵對方。今年春天,雀園的鷹媽媽生了兩隻蛋。
我小心翼翼地把鷹蛋放在孵蛋機,七天後發現兩隻都有受精迹象,我興奮激動;戰戰兢兢等待至第二十八天,小生命躁動了,圓滑蛋殼裏有張小嘴巴欲向着外邊的世界衝出來;第二十九天,兩隻小鷹用盡全身氣力,先後從蛋殼掙脫出來,大B由我撫養,細B則送給我的師傅。
出世時頭大身細的大B,現在眼睛發亮、樣子趣致,最初只吃三粒黃豆般大小的白老鼠肉,至現在每天吃一隻四、五両白老鼠。我用小竹蘿做屋、樹枝及樹葉做超級床褥把牠安置在寓所屋簷下,牠每天都吱吱吱叫向我討食物、跟我玩耍。
………………………………
我所知,英國貴族喜歡訓練鵟作獵鷹,牠們可以獵走幾磅重的狐狸和四、五磅重的兔子。鵟是香港冬季常見鳥類,人工環境出生的小鵟大B,將失去捕獵本能,我希望訓練牠在家中自由飛來飛去,不把牠鎖在籠裏。
漁農自然護理署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管有鵟須申領牌照。我管有牌照的獵鷹家族成員,已由兩口增至四口。署方九七年資料顯示,香港有四隻鵟成功繁殖。
我認為,繁殖下一代是養雀最高境界;雀兒安心,才會在我鳥的天堂繼續大自然傳宗接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