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歡炒作,皆因想搵快錢,去年大學畢業的何偉昌,抱相同心態,但他卻選擇另一個方法達到這個目標,就是加入地產代理行業,今年上半年,他的營業額約63萬元,若以一般拆帳方式三成半計算,實收應有22萬,平均每月近4萬元,令他逐步達成夢想。
半年收入22萬
何偉昌大學主修哲學及英文,畢業後曾做過零售業及財務策劃(底薪7000元),但都是一個多月便轉工。去年11月,他加入美聯物業東涌映灣園分行,展開代理生涯。他坦言揀選這區,是覺得競爭會較細,適合新人。
他分析自己「搵到錢」的原因是熟悉樓盤資料、態度誠懇、透過衣着建立形象;而英語能力有助他與外籍客溝通。他透露,搶電話可以幫他取得更多新客戶,惟要不時更新,保持關係。當然少不了要思考失敗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轍。本月他已升為高級物業顧問。
何偉昌是在建議弟弟入行,發現有可為後,自己才加入,更與弟弟同做一間分行,後來自己的成績更超越弟弟。他由第一張租單做起,實行「大小通吃」,但最大一單僅是一宗五百萬元的買賣。
使錢是搵錢動力
他上司一句「肯做一定可以搵到」及「肯做唔會餓死」,推動他努力向上,卻又成為他偷懶的藉口。例如他5月跑到23萬數,是入行最多一個月,之後即變得懶散,結果6月「食白果」,連一張租單也沒有。他承認自己心態較為波動,正努力改善。
短時間內收入大增,但他的支出也同步增加,因為要滿足自己一個又一的慾望,如更換手機及購買電子產品,「食嘢又唔可以太差」,間中又要買衫、與同事「飲嘢」,3個月前又搬往東涌獨自居住,現時何偉昌平均一個月支出一萬多元。他還計劃在銅鑼灣物色一個價值七十多萬的自置居所,口中不認,但愛「蒲」的心態已清楚不過。
他表示,會將收入的三成用於投資,個人支出則佔四成。不過,他強調「有負擔至可以令自己更努力工作」,未來半年,他的目標是跑90萬數。
代理夢工場系列
(之二)記者:林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