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並未冷待馬英九

北京並未冷待馬英九

羅 孚

國民黨選出了馬英九當主席。王金平以大比數的差距失敗,事實上,他得到了主席連戰的支持,也得到了泛藍陣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支持,卻還是爭取不到選舉的勝利。馬英九是以外省人而當選的,台灣南部許多本地人的票也投向了他,而不是投給本地人的王金平,打破了「馬英九過不了濁水溪」,也就是說他的影響不能及於南部的說法。這是一個謎,有待未來的事實作出分解。
對於馬英九的當選,北京最初步的反應是顯得冷淡的。新華社只用了幾十個字報道這回事。有一種看法,說馬英九不為北京所喜,因為他反對「一國兩制」,支持平反「六四」,同情法輪功……但北京表示過,只要是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不管是甚麼人,也不管說過甚麼話,就還是歡迎他「登陸」,和他進行對話。「一國兩制」,北京現在對台灣也不怎麼提了,要求平反「六四」和容許法輪功的一些活動,在香港也都是合法的。這一些應該都不是馬英九的甚麼大問題。新華社初步的冷淡恐怕是並不怎麼恰當的做法。
馬英九當選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胡錦濤的賀電,第三天,他就有謝電給胡。兩人都表示願共同推動兩岸的和平。新華社最初簡略的報道,並不是北京冷淡的表示。

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由黨員一人一票選主席還是第一次,這是國民黨,也是台灣民主化的一次表現。對於這一點,北京應該印象深刻,有所反思,而不是冷淡對待。
國民黨過了普選這一關,卻也因此出現了內部的裂痕,馬英九作為主席,他首先要解決的是黨內的整合問題,國民黨自身如果不團結,它要在二○○八年奪回執政權就只能是夢想。
馬英九不但面臨國民黨內部整合的問題,還有泛藍陣營,主要是和親民黨整合的問題。宋楚瑜這回支持了王金平,馬英九也只得忍受,他如果不整合好和親民黨的關係,只憑國民黨的力量,而不是泛藍的強力,是未必鬥得過民進黨,奪得回執政權的。
也正是因此,國民黨內部和泛藍陣營的內部,那些在國民黨選主席的活動中,支持王金平,反對馬英九的力量,也只能回過頭來支持馬英九了,否則,就只有準備面臨又一次的失敗。
人們並不擔心,馬英九會因連戰支持過王金平,而反對或冷淡對待連戰的兩岸政策。「維護現狀,共創和平」是民進黨現在標榜的路線,它不可能再和自己這路線唱反調,頂多是虛情假意,不時在口頭上說唱說唱,具體實行卻冷冷淡淡,拖拖延延,至於國民黨,就更不會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兩岸共識打入冷宮。馬英九接過了連戰的衣缽,這是國民黨的得意之筆,他只有發揚而光大之,而不會把它們冷在一旁的。對馬英九的上台,應該歡迎。不應該像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那樣潑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