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機場經過7年努力,去年終於創下14億元的盈利紀錄,為政府及市民爭取到4%回報率。機場管理局主席馮國經卻謙稱,現在「只係起首有成績」,他與政府均希望將機管局的回報率提高至5%以上,與環球機場普遍有7%至8%回報看齊。
機場今年首6個月的旅客及貨運吞吐量分別是1940萬人次及160萬噸,料全年不難達到4000萬人次及320萬噸,愈來愈接近、甚至會超過機場現有處理能力,即每年4500萬人次及300萬噸貨物。
貨物吞吐今年將飽和
馮國經接受本報專訪時預期,今年旅客及貨物吞吐量可望再刷新紀錄,機場設施短期已達致飽和。不過,隨着二號客運大樓翔天廊明年落成,每年旅客處理能力將增至6700萬人次。機場年內又增設4個貨運停機位,配合亞洲空運中心、DHL速遞中心等擴建計劃,最終每年貨物處理能力達900萬噸。
機管局發展大計沒有就此停下來。馮國經透露,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公布《機場2025年發展藍圖》,設計未來20年的發展大計。其中,機管局會因應禁區登記櫃位設施不足,考慮是否加建禁區登機大樓,並研究需否建設第3條跑道。
盼機場成經濟支柱
馮國經強調,理論上,機場現有兩條跑道足以應付每年最高8700萬名旅客,笑言「是否興建第3條跑道是我的孫的問題,非常長遠。」最重要是,機場島土地有限,若要建設第3條跑道,可能需要填海,成本高昂,且涉及環保問題。
2025年計劃的確遙遠得很,續任3年主席的馮國經又有甚麼目標呢?他的目標原來宏大而簡單,「希望將機場做好,成為香港經濟支柱。」他說,3年後續任與否,交由政府決定。
對新董事寄予厚望
他對新加入董事會的成員寄予厚望,希望新成員能帶來突破。他指出,機管局不一定要招攬航空業專家進入董事會,在其他行業有資深經驗及「有心做」更重要。
他謂,大家同聲同氣、意見一致並不是最理想的運作,「不同意見,有真正到肉的交流,交由主席綜合作出決定,下達執行才算理想。」
空運將如家常便飯
馮國經以上述管理哲學服務機管局6年,除了公職之外,他本身也是一個成功商人,他的家族生意利豐(494)以經營貿易出口為主,生意做得很大。馮國經對空運及貿易市場前景也有一套獨特見解。他預期,空運佔本地出口貨值比重,將來會由現時34%,增至50%以上。
他解釋:「傳統上只有珍貴貨物才空運,這個觀念現在要被打破,成衣都要空運。」
他以服裝銷售為例子,若遇上運送延誤,潮流一過,批發或零售商便要將貨物削價傾銷,最終可能虧本。空運確實有助貿易商捉緊產品的產銷周期。
本報記者